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傷亡數字詳解

  11.有關美軍傷亡的新聞報道。

  其實,對於美軍人員傷亡情況,當戰爭還在進行的時候,就有很多分析和報導,這些是遮掩不掉的。

  1951年6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就提到:“美國在朝鮮戰爭中損失的人員和金錢已比1942年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所損失的還要大。”“一年內死傷總數已達7萬多人(此數已經修飾),而對日戰爭第一年只死傷5.7萬人。”

  關於美軍各軍兵種傷亡的比例,日本《朝日新聞》1952年3月26日是這樣報導的:“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美軍的傷亡中,最多的是步兵。第二次大戰中,聯合國軍的地面部隊的傷亡,只佔整個傷亡的75%,而朝鮮戰爭卻佔83%。這個數字表明,朝鮮戰爭對美軍地面部隊說來,困難是嚴重的。”

  日本吉武要三所著的《美國失敗了嗎?》一書第一章朝鮮戰爭的規模曾這樣寫道:“就聯合國方面發表的數字來看,也說明聯合國軍的戰鬥與傷亡是悽慘的。”其“傷亡率為40-60%,”“日平均傷亡自開戰起至10月末為763人,”“1951年11月初為962人”。“都遠遠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吉武要三還指出:“美國國防部發表說,截至1951年3月15日美軍的傷亡和被俘人數是54000餘人,但這僅僅是已通知有關親屬的數字。”“另外據《紐約先驅論壇報》所揭露的材料,從朝鮮運出的美軍傷亡人數已達10萬名。假如將尚未運走的和俘虜的加在一起,美軍的損失是10萬人以上,即從佔在朝鮮和美陸海空軍總人數的35-40萬人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這個損失數字,應視為非常現象。因為美國有史以來有相當規模的八次戰爭中,只有南北戰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三次戰爭的損失數字超過朝鮮戰爭的損失數字(南北戰爭中北部各州的損失是65萬,第一次世界大戰是35萬,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10萬)。但是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是17個月,參戰人員合計是435萬,其損失率只佔總人數的8%這次美軍在朝鮮作戰只有9個月,然而損失的數字卻約等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半。”

  “據《紐約先驅論壇報》所揭露的材料,從朝鮮運出的美軍傷亡人數已達10萬名----這次美軍在朝鮮作戰只有9個月,然而損失的數字卻約等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半”也就是說在5次戰役以後,僅運走的傷員及屍體就達10萬,還不算輕傷在朝鮮治療的人員。”

  12.總結。

  時光荏苒,祖國騰飛,回眸往事,感慨萬千!

  那是一個不畏強敵、敢於勝利的年代。英勇的志願軍戰士,用勇氣更用智慧與機械化強敵作戰,用鮮血更用生命奪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我們的代價是高昂的,因為我們犧牲的每一個戰士都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敵人的代價更是高昂的,不僅付出了比我們多得多的人員損失、裝備損失、彈藥消耗,而且他們被徹底擊退了、被徹底打敗了!

  那是一個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年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湧動著愛國的熱潮。人們加班加點,生產勞動,節衣縮食,支援前線,為“最可愛的人”改善條件、為“最可愛的人”為改善裝備——一切為了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座豐碑。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維護和平的民族精神,鐫刻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世界和平而建立的豐功偉績。

  抗美援朝戰爭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回憶錄中描述了簽字的心情:“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就是根據我國政府的指示,成為第一個在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的美國陸軍司令官。”

  彭德懷讀到這段文字,也寫下兩句話:“先例既開,來日方長!”

  也許,對一個戰敗的對手數落傷口,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可能還是一件多餘的事。但是,作為勝利者的我們,有義務銘記前輩的榮光,讓勝利,指引我們走向更大的勝利!

  光榮和勝利,屬於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屬於偉大的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