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69年八岔島事件:知青用手榴彈擊沉巡邏艇

  帶著俘虜撤退

  知青揣摩入侵的“蘇修艦艇”已經被炸燬,還在中國島上俘虜了“蘇修入侵者”,已經完成了原定的戰鬥目標。中國民兵也知道蘇聯邊防軍不會善罷甘休,憑自己這點輕武器和所剩無幾的彈藥,是無法抵抗蘇軍更大規模的武裝入侵的。黃德和指導員立即命令全體人員馬上撤退至岸上八岔村內,大夥兒連回宿舍拿揹包行李的時間都沒有就開始匆忙撤離。

  由於情況緊急和計劃的粗糙,八岔島上一個黨員排長因為負責看管俘虜,在匆忙撤退中,已經想不起要回去拿那份他負責保管的知青自行擬定的反突襲作戰方案。這份方案被當日下午登島的蘇軍在我方宿舍內找到,後來曾作為指責我方蓄謀策劃製造了流血武裝衝突的證據提出過。但或許也正是這份方案,使蘇方認識到這場戰鬥是中國老百姓的作為,無論是蘇聯方面的抗議照會,還是塔斯社的消息,實際上都承認在八岔島上和蘇聯人員發生武裝衝突的中國人,不是中國邊防軍,而是一批武裝的“中國農民”。

  撤退途中還發生過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指導員黃德和看見那個俘虜很緊張,便想用學過的俄語說我們優待俘虜,一急之下場景錯亂,他拍著俘虜的肩膀,順口就用《地道戰》《地雷戰》裡的日本話腔調跟俘虜講:“你的,害怕的不要,我們的,俘虜的優待。”邊上的人聽到對蘇聯人說電影裡的日本話,忍不住要捧腹大笑。

  驚魂未定的知青等剛剛撤到對岸的八岔村,蘇聯炮艇已經完成了對八岔島的包抄,趕來的蘇方炮艇不時向八岔島掃射轟擊。附近伯力(哈巴羅夫斯克)的數十艘炮艇和機槍巡邏艇、多架直升飛機迅速趕到(事後知道蘇聯海軍艦隊正在那裡進行軍事演習),蘇方直升飛機也多次入侵飛臨八岔村上空盤旋威脅,兩艘炮艇封鎖了八岔村的水上通道。下午4時許,近百名全副武裝的蘇方從多處登上八岔島進行搜索挑釁,大戰似乎馬上就要爆發。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一群來自上海和全國各大城市的知識青年,來到祖國的最北端,懷揣保衛祖國每一寸土地的壯志,時刻準備著拋頭顱、灑熱血。當以往電影中的戰鬥畫面真的呈現在他們面前時,這些並未受過正規軍事培訓的年輕人,憑著一腔愛國激情,奮不顧身與敵方的正規軍激烈戰鬥。

  我方民兵撤退至八岔村後,除把俘虜迅速送往隱蔽地點保護起來外,也作好了防止蘇方武裝入侵村子的準備,嚴陣以待,人數不多的邊防部隊和附近民兵也迅速進入戰備狀態。由於蘇方直升飛機在八岔村上空不斷盤旋,邊防站副連長忍不住讓人帶了兩挺輕機槍對直升飛機進行射擊,子彈沒有擊中目標,但把蘇軍飛機嚇走了。

  被俘虜的那名“蘇軍”被送到八岔村後,安置在赫哲族老鄉一間民房裡,院子外面是邊防軍把守,房屋外間是漁業連民兵把守。這時上級要求瞭解衝突情況和入侵蘇軍人數,因為無俄語翻譯,邊防部隊便讓黃德和帶一位懂俄語的北京知青去詢問。

  這位北京知青和黃德和進屋後,原先躺著休息的蘇聯人緊張地從炕上坐了起來,他們問他想吃點什麼,蘇聯人說要香菸要酒。北京知青在詢問蘇聯人情況時,一下子記不起“結婚”那個單詞,急中生智問“你有幾個孩子”,蘇聯人說自己“25歲,家裡有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和我”,並且用手勢表示5個人。

  過了一會,菸酒來了,煙是供銷社裡最好的前門牌,酒只有一瓶瓶口略碎的葡萄酒,還來了一盤炒雞蛋。黃德和一邊看著蘇聯人吃喝,一邊繼續詢問,對話已經比較融洽了。我們問他來了幾條船、有多少人。蘇聯人說一共來了10來個人,2條船,還畫了張示意圖。儘管知道了這名俘虜只是蘇聯航標艇上的工作人員,我們還是按照原定程序,用俄語對話教材上的例句說“你們侵犯了中國領土,血債要用血來還”,這下子又把俘虜嚇懵了,一句不說悶頭躺下了。

  俘虜當晚便被邊防部隊卡車送往撫遠前線指揮部,臨走前還把自己的菸斗送給黃德和留念。到了撫遠,俘虜則被安置在濃江“反修”生產隊戰備糧垛邊的一間單獨小屋裡。巧得很,深夜警衛看管這個俘虜的武裝民兵中就有浙江知青。過了一段時間,通過談判,將那個俘虜送回了蘇聯。

  八岔島事件顯示了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蘇方也不得不默認中方對八岔島的實際控制權,此外涉及航標的歷史遺留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但之後中方還是加強了邊境鬥爭的政策、策略和紀律教育,反覆強調不能隨意開槍,未接命令不能開槍還擊,邊境鬥爭要“有理、有利、有節”。

  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公佈的新一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黑龍江省同江市境內的八岔島地區名列其中,由62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20平方公里,包括2000年由俄羅斯劃歸我國的八岔二道江島等十幾座島嶼。

  當年這些在黑龍江戰鬥過的知青是應該感到欣慰的,同時我們應該記住那些曾經為保衛國家主權、維護領土完整而鬥爭過的邊境上的軍民和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