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清軍士兵都有第二職業?

  經過層層盤剝,最後能夠落到士兵手裡的軍餉實在是非常可憐。

  當“皇糧”填不飽肚子時,士兵們別尋生計,也就自然而然。由此才出現在晚清軍營中廣泛的經商潮。士兵混跡市肆,做小買賣、幹手藝活,掙錢餬口。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地方軍官乾脆主動鼓勵士兵個人外出經商,自己侵吞一半兵餉,只把一半兵餉發放給士兵。這種情形在有些地方漸漸成為一種半公開的制度。因此,士兵們的主要精神都放到謀生上,對日常操演能躲就躲。營中每逢會操,大都是僱人頂替。

  與此同時,由於綠營士兵的武器用品都要自己購買,所以大部分兵士能不買就不買,損壞後能不添補者就不添補。再加上撥下來的軍馬草料從來都不夠用,“兵馬關支草料,多有剋扣短少”,士兵們都不願認真操練,怕累著戰馬,出個三長兩短,自己還要承擔賠款。因此軍中“馬皆骨立,鞭策不前。又器械如弓箭刀槍盔甲火器等件,俱鈍敝朽壞,至於帳房窩鋪雨衣弓箭罩,從未見備”。

  這樣一支軍隊,談什麼戰鬥力呢?

  道光三十年太平軍初起之際,朝廷命周天爵署廣西巡撫領兵鎮壓。周天爵在致親友的信中這樣描述清軍在太平軍前面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