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中外戰爭史上動物“助戰”趣聞

  蛤蟆陣大顯神威

  夏天的傍晚,當成群的蛤蟆聚集在沁河岸邊“呱呱”亂叫的時候,人們還免不了有點討厭它。可是,就是這些喧鬧不休的小東西,在抗戰時期沁源軍民圍困日寇的戰鬥中卻成了一支“特種兵”。1943年的夏天,被我軍民長期圍困、餓壞了肚皮的交口據點之敵,從沁源縣城拉來了一汽車鐮刀和麻袋,他們要動手搶麥子。怎樣才能拖住敵人,保衛我根據地人民搶收夏糧呢?在作坪村召開的二區輪戰隊和八路軍聯席會議上,根據陳賡司令員“置敵於疲憊不堪”的指示,大家研究讓蛤蟆出陣。

  在敵人將要出發搶糧的前一天晚上,他們剛剛入睡就被據點周圍的“呱呱”叫聲給吵醒了。鬼子無奈,用機槍步槍亂打一氣。可是,還沒鑽進被窩,那被槍聲嚇壞了的蛤蟆清醒過來,更加拚命地叫開了。沒辦法,鬼子只好又起來打槍……就這樣,鬼子休息、蛤蟆叫,蛤蟆休息、鬼子鬧。直攪得鬼子一夜不能閤眼。第二天,眼看著山下不遠的地方老百姓在收麥子,鬼子卻睏乏得呼呼睡大覺。原來,這就是作坪村民兵和八路軍擺的蛤蟆陣。他們捉來一串串蛤蟆,先把胡椒粒塞到蛤蟆喉嚨裡,再扔到鬼子據點周圍,那蛤蟆因受胡椒的刺激,通夜大叫不止,弄得敵人無法入睡。敵人出來捉蛤蟆,民兵就在蛤蟆腿上掛地雷,炸得鬼子連窩都不敢出來了。

  海鷗反潛佔先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德國在大西洋展開了一場潛艇大戰。雖然德國潛艇性能優異,非常善於隱蔽自己,但英國人總能及時發現並搶先進行攻擊,致使德國潛艇損失慘重。

  原來,早在戰爭初期,英國的一位名叫托馬斯的潛水艇長,便著手研究如何對付德軍潛艇的工作。某一天,托馬斯少校無意中發現不遠處的海面上,漂浮著潛艇裡扔出來的剩飯菜,一大群海鷗正在爭相覓食。這時,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海中形成了。於是,只要潛艇巡航,托馬斯少校便命令士兵不斷向海面上施放食物,每次扔放食物,總有大批海鷗在潛艇的海面上爭搶食物。時間一長,即使不施放食物,海鷗一發現海水中有潛艇的黑影在移動,也會在海面上尾隨盤旋,等待食物。

  起初,托馬斯少校的部下並不理解,他們抱怨浪費了大量的食物。但托馬斯少校一笑了之,仍然我行我素,儘管他也知道,在戰時,食品是非常珍貴的。過了一個多月,德國的潛艇在海上興風作浪,並向英國潛艇挑戰。托馬斯少校給士兵們下達了命令:“一旦海面上發現有海鷗集結飛翔,就可斷定那兒有德國潛艇,應立即攻擊!”

  這時,士兵們才明白了托馬斯少校的“苦心”。這樣,海鷗成了英軍的“反潛雷達”。英軍在海鷗的幫助下,擊沉了數十艘德軍潛艇。

  美國的海豚兵

  海洋裡的智慧動物海豚,有著特別發達的定向、定位和感覺器官。美國一直在訓練海豚從事軍事活動。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首次利用海豚尋找標誌和教練水雷。美國海軍訓練的寬吻海豚能將一種金屬條同另一種金屬條區分開來,海豚根據潛水艇上的金屬條,識別是友艦還是敵艦。如果是敵艦,攜帶水雷的海豚就會向它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