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西班牙國家奠基人“白衣女王”伊莎貝爾一世

  少女時代的伊莎貝爾很不順利,恩裡克繼位後,她同母親、弟弟阿方索搬到阿雷瓦洛一個幽閉的城堡里居住。其母(與女同名,也叫伊莎貝爾)患有精神病,時而發作。但這並不影響伊莎貝爾受到來自薩拉曼卡大學的老師們的良好教育。1468年,對恩裡克四世不滿的貴族們擁立阿方索為王,一場兄弟鬩牆的內戰由此開始,不久阿方索突然死去,反對恩裡克四世的貴族又抬出了伊莎貝爾公主來繼續與之對抗。最後雙方終於達成和議,停止內戰,全體貴族都必須宣誓效忠恩裡克四世,伊莎貝爾公主則成為王位繼承人,但規定她的婚事必須得到王兄的批准。

  十分有心計的伊莎貝爾公主派親信侍從到各國去私訪年輕王子。反饋回來的結論是,阿拉貢王子斐迪南品貌出眾、英勇善戰。伊莎貝爾便與斐迪南通信往來,最後終於私定終身。但恩裡克四世卻要把她嫁給葡萄牙鰥居的國王阿豐索五世,企圖把伊莎貝爾抓起來。於是,1469年,伊莎貝爾迅速同斐迪南王子訂婚,然後藉助阿拉貢的軍隊武力反抗王兄的干涉。這段看來像戲劇的風流韻事,最終成全了西班牙作為一個國家的統一。

  恩裡克四世以伊莎貝爾不遵守協議為由,剝奪了她的繼承權,改立他自己的女兒胡安娜,但由於恩裡克有性無能之名,多數貴族均認為胡安娜的血統存在疑問。1474年,恩裡剋死,伊莎貝爾和胡安娜均宣佈自己繼位,她們分別藉助夫家阿拉貢和葡萄牙的力量,得到國內一部分貴族的支持。經過4年戰爭,葡萄牙軍隊被擊敗,伊莎貝爾終於坐穩了王位。1479年,斐迪南也繼承了阿拉貢王位,兩國王室聯姻形成統一王權,成為歐洲最早的集權共主聯邦。(但兩國仍然維持各自獨立的議會、法律和稅制)。

  伊莎貝爾由患有精神病的王后所生,而她的女兒中也有“瘋女“胡安娜,但她本人卻思維敏捷,意志堅強。她與斐迪南共為國王,是強強聯合的典型。國內的反對派貴族大多已在內戰中被清除,這使伊莎貝爾可以順利地加強中央集權。她將市長委任權收歸國王所有,設立神聖兄弟會武裝控制市政生活,使議會行同虛設,摧毀貴族的城堡,沒收貴族在恩裡克四世時代所得的王室領地等,並以對格林納達用兵為由,維持了一支強大的常備軍。西班牙的王權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西班牙的11世紀以來的歷史就是基督教王公不斷向伊斯蘭小王國奪取地盤的歷史,史稱“再征服運動“,到了伊莎貝爾時代,穆斯林在西班牙只剩下最南端的最後據點-格拉納達王國。歷史將這個榮譽交給了伊莎貝爾夫婦,1490年兩位國王親率大軍壓境,斐迪南二世在前線搏殺,伊莎貝爾則居中調度,並負責後勤供應,還建立了戰地醫院。1492年,經過8個月的圍困,格林納達彈盡糧絕,末代國王巴拉迪爾出降,半島終於統一在基督的庇護之下。這一天,歐洲所有天主教教堂鐘聲長鳴。

  伊莎貝爾一生勤政,她的五個孩子全部在旅途中出生。她可能有潔癖,總是穿一身白色的衣服,以“白衣女王“而聞名。

  作為一對虔誠的天主教夫妻國王,他們對境內的異教徒,包括猶太人和穆斯林進行了迫害,併成立了宗教裁判所。就在1492年,20萬擁有財富和技術的猶太人被驅逐出境,10年後摩爾人遭到了相同的命運。這也許是中世紀所有虔誠國王共有的缺憾,他們在天主教世界中得到廣泛尊敬,卻心安理得地對異教徒犯下了罪行。他們的宗教政策被後繼者們延續下去,在卡洛斯一世和腓力二世時代達到極點。在宗教審判制度下,西班牙失去了靈氣,逐漸變成一個死氣沉沉的角落(而與此同時,絢爛的文藝復興運動正在其它歐洲國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