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歷史上孔子孟子都曾離婚?還有李清照?

  《大戴禮本命》中列出“出妻”的七條理由,名曰“七出”,讓“妻出有名”:

  婦人七出: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

  據傳孔子是以“口多言”為理由休妻,這個理由或許是“莫須有”,但孔子按當時的禮法行事,又有什麼可責怪的呢?

  孔鯉的生母被孔子所休,孔鯉自己也把孔伋(子思)的母親休了,理由當然在“七出”之內。

  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子思,則比祖先們做得更絕,其“出妻”死後乾脆不讓其子孔白(子上)“喪其母”。

  《禮記檀弓篇》有言可證: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喪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無所失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伋則能安?為伋也妻者,是為白也母。不為伋也妻者,是不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

  子思的意思是,“我已經把她休了,她就不再是我老婆了,也就不是子上的母親嘍。”所以不必為之守喪。

  仔細一算,儒家聖賢休妻又何止孔子一門四代。

  曾子因妻子“梨蒸不熟”而休之,其休妻理由也許有點荒唐。

  孟子欲休妻而被孟母阻止未果,郭沫若還就此寫過一個歷史小品叫《孟夫子出妻》呢!

  孟子鬧離婚被孟母制止

  儒家文化講究“禮”、“仁”,孔子離婚一說,讓不少“孔粉”挺受傷的。而且,“孔孟之道”的另一人、亞聖孟子也曾鬧過離婚。

  最早曝光孟子鬧離婚的,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他在《荀子·解蔽篇》中稱:“孟子惡敗而出妻”,意思是孟子討厭其妻子的不良品行,擔心敗壞自己名聲而提出離婚。孟妻做了什麼樣不好的事情,讓孟子要“出妻”?原來僅因坐姿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