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秦檜兒子秦熺科舉那些事兒

  先說秦檜之子秦熺的中第事件。史載秦檜無子,秦熺本是他的內侄,被夫人王氏所收養,遂認為己子。秦檜本不喜歡這個養子,但王氏比秦檜還要陰險毒辣,秦檜不得不替養子謀取利益。秦熺在參加進士考試前已經靠蔭封而做官,宋代規定現任官員也可以考進士,但要參加專門為現任官員和恩蔭子弟設立的“鎖廳試”,而且不得點為狀元。

  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在秦檜親黨的操縱下,秦熺順利通過了秀州的漕試(宋代路一級的考試),接著又在省試和殿試中名列榜首。《宋史·李浩傳》說,“秦熺挾宰相子以魁多士”,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十三曰:“紹興十二年,秦申王(即秦檜)當國,其子熺始冠多士。”字裡行間已經透露出秦熺中狀元背後有貓膩。據南宋洪邁《夷堅志》卷七“優伶箴戲”條記載,當年與秦熺同榜高中的還有秦檜的兩個侄子,一時間朝野輿論譁然,但又無人敢於揭露,倒是有幾個膽大的優伶編演了一出諷刺小品,說是韓信當考官,因此才收得“三秦”。秦檜自知底氣不足,也不敢對優伶有所加害。又據《老學庵筆記》卷八記載,秦熺初定為狀元時,蔡京的親信高揀感嘆說:“和他秦太師相比,我家主人實在是天下的大傻帽。”可見秦檜弄權比蔡京更加肆無忌憚。

  大約是懾於輿論的壓力,或者是有官員不得為狀元的規定起了作用,秦檜最終不得不故作姿態,把兒子秦熺的頭名讓了出來。但即便狀元當不了了,恩賜待遇也比狀元強得多。

  紹興二十四年(1154),秦檜又謀劃讓孫子秦壎當狀元了,這時的競爭對手更強,有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和愛國詞人張孝祥。前此一年,陸游與秦壎一同在臨安通過了兩浙路的鎖廳試,秦檜授意主考官陳之茂把第一名留給其孫秦壎,但陳之茂為人正直無私,加之陸游的才學和主張抗金的議論又深深打動了他,遂取陸游為第一,秦壎名列第二。這讓秦檜十分惱怒,找茬兒取消了陸游的省試資格,並打算報復陳之茂,因不久秦檜即病故,陳之茂才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