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朱元璋百萬子孫的可悲下場

  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需要都由國家承擔:10歲起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朱元璋的皇族政策,只有一個漏洞,那就是他幻想著可以通過藩王掌握軍隊來捍衛朱家天下的安全,結果自永樂年間起,親王引兵作亂不斷。此狀況導致明朝歷代皇帝不斷致力彌補這個漏洞。

  皇帝們一方面保證皇族生活的窮奢極欲,另一方面則極力強化對皇族特別是藩王的控制。到明代中後期,這種控制達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為了怕王爺們聯合地方勢力作亂,後代皇帝規定,親王們終生只能生活在王府裡。

  最賺錢的行業都被皇族壟斷

  多子多福,本來是中國人的不二信條。揮霍和生殖,又是朱元璋給自己子孫規定的光榮任務。所以,朱氏皇族生得理直氣壯,生得光榮坦蕩,生得痛快淋漓。然而,對大明王朝的其他成員來說,皇室生育紀錄的一次次刷新,可不只意味著為茶餘飯後的八卦閒聊增添材料——它更意味著每個老百姓負擔的一次次加重。

  王爺的增加,必然導致王府的增加和圈地的擴大。天下最好的土地越來越集中到皇族手中。明代中葉之後,全國人均土地不斷下降,而同時,皇族佔有土地卻迅速擴大。許多王府擁有的土地動輒萬頃:景王、潞王在湖廣等地莊田多達4萬頃,福王莊田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的莊田各3萬頃。吉王在長沙,有地七八十萬畝,長沙、善化兩縣田地的40%也歸吉王所有。河南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歸各王府所有。

  皇族們的俸祿直接來自各地的財政收入,皇族人口的幾何式增長,意味著財政支出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加。山西晉王府,明初只需年俸1萬石,到了嘉靖年間,增長到87萬石。河南周王府,由1萬石增長到69萬石。湖廣楚王府,由1萬石增長到25萬石……國家財富分配中,權貴們的比重迅速擴大,而底層百姓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

  國家規定已經如此優厚,皇子龍孫們猶有不足。他們運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影響力,把觸角伸向一切有油水的領域,無利不取,無所不為。

  皇族往往與鉅商相勾結,進行行業壟斷。這些親貴利用自己的關係,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轉手批給商人,再從商人那裡分得鉅額利益。地方上所有最賺錢的行業,都被其壟斷。所有稀缺的自然資源,比如土地、山林和礦山,只要證明有利可圖,皇族就會通過向皇帝乞請或者巧取豪奪的方式,搶佔到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