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達斡爾族的族稱歷史起源是什麼?

  20世紀初,在鉛子單響槍和鋼子步槍等現代化武器傳入達斡爾族地區之前,弓箭和扎槍是獵民們狩獵生產最主要的工具。這些工具原始、簡陋,命中率不高。為了保證人身安全、提高狩獵生產的效率,達斡爾人便逐漸摸索,形成了眾人集體圍獵,即“打圍”的狩獵生產方式。

  這種方式多以“哈拉”(氏族)為單位,由一名經驗豐富的“阿圍達”(圍獵長)統一指揮進行。具體方法就是參加圍獵的眾人按圓形分佈,把預定的獵場包圍後,慢慢搜索前進,逐漸縮小包圍圈,最後將被圍困的貂、狍、鹿、野豬等動物射殺。

  鷹獵

  鷹獵是另外一種非常有效的狩獵方式,多在雪後的清晨進行。屆時獵人腳跨駿馬,左臂託舉獵鷹,尋遊於雪野山林之中。發現野雞、野兔等小型禽鳥動物後,便令獵鷹迅速出擊,準確而有效。鷹獵的收穫量雖然不大,但它既是一種生產勞動,又是一項饒有風趣的體育娛樂活動,因而深受達斡爾人的喜愛。擁有一隻聰明伶俐、敏捷強悍的獵鷹也成為獵人的驕傲與自豪。

  摔跤

  阿西爾達斡爾民族自治鄉被人們譽為“摔跤之鄉”,新疆很多摔跤明星都是從這裡升起的。除摔跤為廣大群眾所喜愛的活動外,勁力也是新疆達斡爾族群眾十分喜歡的一項遊戲活動,因不受場地和用具的限制,常常是人們在茶餘飯後或是節假日娛樂的項目之一。

  頸力比賽

  頸力比賽達斡爾民間最常見的一種體育娛樂項目。頸力比賽類似拔河,與藏族民間進行“押呷”比賽基本相同。由於使用器材簡單,場地隨意,娛樂性強,隨時都可以進行,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曲棍球

  達斡爾族語稱曲棍球為“波列”,稱曲棍為“波依闊”。一般已習慣“波依闊”即代表曲棍球運動。是一項達斡爾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的體育項目,最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

  曲棍球在達斡爾族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數百年前便開始流傳於達斡爾族民間。據考證:早在遼代契丹人中,曾盛行與現代曲棍球十分相似的體育活動--波列,而“波列”就是達斡爾族現代的曲棍球。

  新中國成立後,傳統的曲棍球運動在達斡爾族居住的城鄉得到了廣泛的開展,並被列為國家正式的體育比賽項目。1975年,莫力達瓦旗成立了以達斡爾族運動員為主的業餘曲棍球隊,這是全國最早建立的縣級地方球隊,也是中國第一支專業曲棍球隊。

  該曲棍球隊在全國性比賽中多次奪得冠軍。1982年,以達斡爾族球員為主力隊員的中國曲棍球隊,在巴基斯坦舉行的第一屆亞洲盃曲棍球比賽中奪得第三名,在國際曲壇上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為中國爭得了榮譽。1989年,國家體委將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命名為“曲棍球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