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藝妓如何影響日本歷史?

  20世紀最出名的日本藝伎莫過於中村喜春了。

  中村喜春1913年出生在東京,父親是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家境很富裕。孩童時,中村喜春就對歌劇院臺上那些穿著傳統和服、濃妝豔抹的藝伎特別著迷。她常夢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站在那個舞臺上。15歲那年,她不顧父母反對,投身藝伎行列。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刻苦訓練,幾年後,中村喜春聲名鵲起。不但紅透日本,就連著名影星卓別林也曾慕名前來觀看她的演出。

  談到二戰後的名藝伎就不能不提巖崎峰子,風靡全球的小說《藝伎回憶錄》就是以她為原型創作的。二戰後,作為日本文化外交的一種手段,藝伎們經常要接待外國政要。面對這些世界政壇的重量級人物,以巖崎峰子為代表的藝伎們在想方設法討客人歡心的同時,也表現出很強的自尊心。

  1970年4月,巖崎峰子參加接待英國查爾斯王子的私人茶道會。表演結束後,查爾斯王子仍意猶未盡,向峰子提出要看看她用的那把扇子。當她把扇子遞給查爾斯時,查爾斯沒有徵求她的同意就在扇子上籤了名。這對一般人來說很值得榮耀的事卻讓峰子很不高興,回家後就叫人把扇子扔了。

  1975年5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一次晚宴上,巖崎峰子受邀作陪,但女王對藝伎們不理不睬並且根本不吃她們準備了許多天的食物,這讓峰子很是不滿。她藉故與女王丈夫菲利普親王攀談並做出一些親暱舉動,女王果然很受刺激,據說當天晚上女王夫婦就分床而睡。

  20世紀70年代以後,在西方文化和日本新文化的雙重衝擊下,藝伎行業逐漸走向衰落。在20世紀初,日本一度擁有超過8萬名藝伎,現在從事這一行業的女性只有數百人,而且幾乎集中於東京和京都等少數幾個大城市,但藝伎文化仍在深刻地影響著日本。日本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國》就是描寫藝伎戀情的。被稱作“藝伎道”的行為規範,也已經成為現代日本女性的一種生活和社交典範。從這個意義上說,藝伎是日本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藝伎文化已深深植根於現代日本文化之中,並沒有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