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日本歷史:女天皇寵信和尚導致奈良時代政變

  這是天平勝寶八年(757年)五月間的事,到了七月,橘諸兄之子橘奈良麿終於再也按捺不住了,利用百姓苦於寺院佛像建造之機,聯合對藤原仲麿不滿的皇族和大伴、佐伯等氏族,策劃發動政變。當時平城宮正在修繕,孝謙女帝在田村宮議政,橘奈良麿的計劃是,首先在田村宮暗殺藤原仲麿,然後廢黜大炊王的東宮之位,並逼女帝退位,在鹽燒、道祖、黃文、安宿四王中選擇一人繼承天皇寶座。然而組織中出現了叛徒,山背王和中衛府舍人上道斐太先後將政變陰謀密告孝謙女帝和藤原仲麿,女帝和仲麿先下手為強,火速逮捕了陰謀策劃者,將橘奈良麿和黃文王等首謀者處以極刑,將協從四百餘人盡數流放。

  或許是為了紀念平安度過危機,當年八月十八日,下詔改元為天平寶字。天平寶字二年(758年)八月,孝謙女帝退位出家,東宮大炊王登基,就是淳仁天皇。這時候,日本仿唐之風達到了頂點,竟然把官名也全都按照中國的習俗加以修改,藤原仲麿就被任命為左大臣,改稱“太保”,還下賜了新名“惠美押勝”。兩年後,他又升任為太政大臣,稱“太師”。

  太師惠美押勝所以能夠一帆風順、青雲直上,主要靠了兩個大後臺的支撐,一個是聖武天皇的皇后藤原光明子,另外一個就是孝謙女帝。然而光明皇后在760年去世了,而孝謙女帝(此時為上皇)也因為僧人道鏡的問題於762年開始和淳仁天皇相對立,惠美押勝站在天皇一邊,結果把上皇給徹底得罪了。

  道鏡為河內國人,出自弓削氏,初從義淵修習法相宗,後長住東大寺。752年,他應孝謙女帝之邀入宮做道場,761年更藉看病之機受到已經退位的女帝的寵信。傳說孝謙上皇和道鏡的關係很不一般,這不免令人聯想起武則天身邊的白馬寺主持薛懷義……然而就算道鏡真是上皇的面首吧,以日本的婚姻習俗來說,這也並非十惡不赦的大罪,然而惠美押勝偏偏極端反感道鏡,數次慫恿淳仁天皇向上皇進言,要將道鏡趕出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