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龐炳勳在抗日期間為什麼會投降?

  因為,龐投降的輿論影響,始終太大了。

  作為國民政府投日將領中級別最高的將領,岡村令日軍和日偽政府大肆宣揚,以惑人心。

  一時間,打著“曲線救國”旗號的投日的軍隊大增,所謂“降將如潮,降官如毛”。

  然而,相比全國抗日主流,降官降將無論數量還是實力,都只能說支流中的支流。有的即便降日,也未必真心。

  龐炳勳在降日的5個月後,就開始策劃逃回黃河以南的第一戰區。被孫殿英告密後,起事失敗。

  後來,河南會戰時,岡村寧次怕龐故伎重演,特把他請到北平好吃好喝“軟禁”起來,戰爭結束後才放他走。

  據說,在北平,龐的女兒女婿來探望他,見他被軟禁,冷冷說了一句話,讓龐無地自容:

  “你當年若能慷慨為國殉難,何等光榮,而今活著卻任人擺佈,真不如死了的好。”

  在民間,他成了“十大偽軍將領之首”一失足成千古恨,龐炳勳或許最能感受其中的苦澀了!

  龐炳勳投降日偽後,國民黨進行了策反,曾密令龐炳勳以軍事演習為名,南渡黃河脫離日軍,並由洛陽戰區派原四十軍參謀長王瘦吾在滎陽縣境汜水附近、黃河南岸的棗樹溝設立聯絡處,負責接應龐炳勳渡河。但由於龐炳勳拖延了時間,被日軍發覺,取消了演習,並對龐炳勳嚴加防範,將其唯一的三十九師由新鄉附近的汲縣調往遠離新鄉的長垣縣,致使南返計劃落空。

  1944年初,龐炳勳調任偽開封綏靖公署主任,並帶去一個獨立團。在此期間,龐炳勳既接待南京汪精衛偽政府的官員,也接待重慶國民政府的官員,他的公署成了蔣汪合流的一個場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偽政府隨之垮臺。龐炳勳急忙致電蔣介石,表示戴罪立功,聽候發落。蔣介石覆電慰勉並委以先遣軍司令,龐炳勳轉而又為蔣介石賣力,阻止八路軍進城對日軍受降。

  10月,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發動內戰,進攻華北解放區,國民黨第四十軍在邯鄲一帶被殲滅。該殘部逃回安陽後,龐炳勳便將他的四十軍(實際不足一個師)交出,與國民黨四十軍殘部合編,並拿出一部分款項,重新組建了一個師。此後,他不再擔任軍職,只任掛名的國防部諮議的虛銜,在開封閒居,不久遷居到四十軍防地新鄉,後遷居鄭州和南京。

  就在南京解放前不久,龐炳勳攜帶他的姨太太和一雙兒女,隨他的老部下李振清到了臺灣,居住在臺北市,與孫連仲合開一家餐館度日。

  1963年1月12日,龐炳勳逝世於臺北,時年85歲。

  雖然此人沒堅守初心,當了漢奸,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先前為國家所作出的貢獻是泯滅不了的。

  但功過永不能相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