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羅貫中是個地理盲

  整個南征過程經羅公生花妙筆的勾勒,故事跌宕起伏如九曲的黃河,情節扣人心絃似鏗鏘的戰鼓,場場精彩不雷同,處處玄妙有文章,無論何時讀來,都有拍案大呼過癮之感。然而如此精彩紛呈的一部南征史詩,倘若對照地圖細研,卻又稚嫩的毫無可取之處,甚至可以說劉備的南征之策存在先天的致命缺陷,在實戰之中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荊州以南,依次為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合理的征伐路線應該是從荊州南下首取離得最近的武陵郡,然後鋒轉東南攻取長沙郡,再以武陵、長沙為依託和後盾,南下攻取桂陽郡,最後向西攻取零陵郡,如此的設計既符合正確的地理方位,也不違背正常的軍事常識。然而,劉備、諸葛亮大軍居然“突破”了武陵、長沙的重重防守,毫無阻礙地“空降”到了地處最南端的零陵,由南向北地實施了所謂的南征。這完全是深入敵後的的大規模空降作戰模式,卻非常不可思議地被神奇軍師諸葛亮在近二千多年前就提前實踐了。

  真不知道劉備大軍是如何突破重圍奇蹟地來到零陵城前的,也不知道一生謹小慎微的諸葛軍師是否擔心過糧道置之敵後的嚴重危險?奇蹟就這樣在羅公筆下產生,並穿越千年迷霧成為了現代戰爭最為現成的教科書。看來,羅公如此匪夷所思的謀篇佈局並非為當時而考慮,完全是立足千年的時間尺度來設計的。

  5.袁術七路攻呂布

  單看“袁公路大起七軍”之名,毋須細讀其文,便可知袁術當時聲勢之壯。袁術不僅聲威浩大,他七路攻取呂布的佈置也是十分精妙:第一路大將張勳居中從大路徑取徐州;第二路上將橋蕤居左取小沛;第三路上將陳紀居右取沂都;第四路副將雷薄居左取琅琊;第五路副將陳蘭居右取碣石;第六路降將韓暹居左取下邳;第七路降將楊奉居右取浚山。袁術的三路大軍直取呂布的核心要塞下邳、小沛、徐州三地,另外四路分取呂布其它據點,七路直下令呂布四處受敵,首尾難顧,一戰可滅呂布。

  袁術的部署看似精妙無雙,無懈可擊,但若放置地圖卻只是一個根本無法實施的美麗神話。下邳、小沛、徐州三地構成了呂布的戰略防線,袁術要想同時襲擊處於呂布腹地的琅琊、沂都、浚山,必須首先要突破下邳、小沛、徐州防線,或者假道其他諸侯,否則根本無法實施。

  以呂布勇冠天下的威猛和其它諸侯作壁上觀的旁視,袁術攻取琅琊、沂都、浚山的佈置純屬紙上談兵。而攻取碣石的一路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搞笑之舉,碣石因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而聞名天下,坐落於河北秦皇島一帶,遠離徐州一線,且不在呂布控制之下。袁術派陳蘭遠襲碣石,不但與戰局無關,還很有可能引發其它諸侯的介入,只能是徒勞無益的畫蛇添足之舉。

  袁術之才雖比不得曹操、孔明,但也不致低能至斯,唯一的解釋就是著書者羅貫中認為琅琊、沂都、碣石、浚山四個地點就是徐州左右,處在被袁術大軍的直接打擊之下,因此才會出現這樣匪夷所思的局面。

  6.董卓逃往長安

  董卓兵敗虎牢關,只得棄洛陽而投長安。洛陽通往長安,直接西行即可,然而董卓竟然背道而馳,逃向了長安的反方向滎陽,並在此上演了阻擊曹操的好戲。董卓逃得瀟灑,曹操追得豪邁,一切看似完美無缺,實則問題叢叢。為了迷惑敵人,做出反方向逃離的假象固然可以,但若一口氣跑出數百里未免就假戲做得太真了。

  特別重要的是,董卓東逃到滎陽時,洛陽、虎牢關、汜水關都已丟失,再向西逃往長安已不可能。此時,根本不需要曹操出兵追擊,董卓便會在十八路諸侯以逸待勞的圍追堵截下全軍覆滅。一生縱橫天下、又有李儒輔佐的董卓斷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亂局,唯一的解釋就是羅公在此處錯誤地認為滎陽處於洛陽和長安之間,因此才地理大挪移地安排了曹操滎陽戰徐榮的鬧劇。

  7.撲朔迷離的“荊州城”

  荊州城,因為“借荊州”、“三氣周瑜”、“截江奪阿斗”、“白衣渡江”、“敗走麥城”等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而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三國名城。但荊州城究竟是何地,它與南郡、江陵是何關係,羅公在此又犯下了如何的地理錯誤,相信即使是熟讀三國多遍的讀者也未必盡知。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之一,最初只有七郡,劉表任荊州牧時增設章陵郡、襄陽郡兩郡,由此而形成“荊州九郡”(實際地盤並未改變)。所謂的“荊州九郡”是指: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章陵郡、襄陽郡。荊州只是州名,而非具體城市名稱,因此三國中的“荊州城”是指州治所在地。

  演義中的荊州經歷了劉表獨佔、曹劉吳三分、曹吳分治、一統歸晉四個時期,州治所在地在不同時期各不相同,即雖同是“荊州城”之名,但卻未必特指一地。劉備所借“荊州”即南郡,治所在江陵;關羽鎮守的荊州,仍以江陵為駐所。在劉備集團控制下,江陵既是荊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也就是說在劉備治下的荊州:荊州城=南郡城=江陵城。很可惜,對“荊州”傾注了無數心血的羅公卻也“大意失荊州”,錯把荊州城、南郡城、江陵城視作不同的城池,由此鬧出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情節。

  比如在三氣周瑜時,周瑜正在江陵城下與守城的趙雲對峙,羅公為突出孔明的神機莫測,安排了“關某從江陵殺來,張飛從姊歸殺來,黃忠從公安殺來,魏延從彝陵小路殺來”的驚心動魄場面,直驚得周瑜“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並由此一命嗚呼。

  羅公的謀篇佈局精妙無雙,只可惜因為錯將“荊州城”與“江陵城”當作兩地而鬧出了“關某從江陵殺來”的紕漏,出現了周瑜與趙雲對峙江陵城,而關羽又從江陵城殺出包圍周瑜的匪夷所思場面。火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