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細數中國那些“消失”的省份

  【轄區】

  張家口市:1949年張家口市為察哈爾省轄市,省人民政府駐地。。

  大同市:1949年大同市為察哈爾省轄市。

  宣化市:1949年宣化市為察哈爾省轄市。

  雁北專區:1949年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廣靈、靈邱、渾源、應縣、懷仁、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右玉、左雲等12縣。1952年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

  察南專區:1949年設察南專區,專署駐宣化市。轄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四海(由熱河省豐寧縣西南部析置,以四海堡為名,駐湯河口)、延慶、懷來(駐沙城)、涿鹿、蔚縣(駐西合營)、陽原、天鎮、懷安(駐柴溝堡)等12縣。

  察北專區:1949年設察北專區,專署駐張北縣。轄張北、康保、寶源(原寶昌、沽源合併)、多倫、崇禮(駐太平莊)、尚義、商都、化德等8縣。

  no.4綏遠省:一個消失的省份

  綏遠省為中華民國之一級行政區,包括今內蒙古自治區南部地區。原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1914年袁世凱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綏遠省為民國塞北四省之一(寧夏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1954年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清代時綏遠屬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因設有綏遠駐軍駐守此地,故名綏遠。設歸綏道,屬山西省。民國初年,袁世凱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便大力推行民政統治制度,分別在內蒙古劃置3個特別區(熱河、察哈爾、綏遠)。民國二年(1914年)1月,北洋政府公佈設置綏遠特別區,將原先由山西省管轄的歸綏道12縣,改由綏遠城將軍管轄,還有歸化城土默特左、右二旗,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也劃歸綏遠特別區。1928年改稱綏遠省。火山文學

  1933年熱河被日軍侵佔後,向華北與塞北逼進,1935年傅作義將軍曾在百靈廟擊退日軍,締造百靈廟大捷。

  七七事變後,日軍於1937年10月,攻佔歸綏,扶植德王成立蒙疆組織統治,於1939年9月成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改歸綏為“厚和浩特”特別市,綏遠省省會遷至陝壩。抗戰勝利後國府收復失地,並恢復“歸綏”舊稱。

  1949年9月19日,國民黨綏遠省黨政軍要員通電宣佈起義,解放軍和平解放綏遠省全境。

  【轄區】

  轄歸綏、包頭2市,豐鎮、集寧、涼城、陶林、興和、龍勝(由豐鎮、集寧、涼城、陶林4縣析置,駐卓資山)、歸綏、武東(由武川縣東部析置,駐旗下營)、武西(原武川縣西部,駐武川縣城)、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克托、薩縣(即薩拉齊)、包頭、固陽、五原、臨河、安北、狼山(抗戰期間新設縣)、米倉(抗戰期間新設縣)、晏江(抗戰期間新設縣)、東勝等22縣及鑲紅旗、鑲藍旗、正黃旗、正紅旗、土默特獨立旗、東公旗、中公旗、西公旗、茂明安旗、達爾罕旗、四子王旗、準格爾旗、達拉特旗、烏審旗、扎薩克旗、鄂托克旗、郡王旗、杭錦旗等18蒙旗。

  no.5遼東省、遼西省:一個消失的省份

  國民黨在1946-1948年間在東北一口氣設了9個省,“東三省”變成了“東九省”,此外加上瀋陽,大連,哈爾濱三個直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