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白居易為什麼37歲才成親?

  45歲時,白居易被貶江州,詔書下達,第二天就得赴任。白居易將湘靈當年送他的鞋子卻帶在身上,以慰相思。他寫道:“昔贈我這誰?東鄰嬋娟子。”兩人曾經發誓“永願如履綦,雙行復雙止”,然而,“人只履猶雙”讓人嘆惜哀憐!然而,彷彿做夢一樣,在路上白居易竟然遇見了湘靈父女,他和湘靈抱頭痛哭,寫下了詩歌《逢舊》:“(其一)我梳白髮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其二)久別偶相逢,俱疑是夢中。即今歡樂事,放又成空。”

  長慶元年(821年)白居易五十歲,官運亨通。夏天由尚書主客郎中,知制誥加朝散大夫,又轉上柱國,已成為朝廷二品大員。可是官位的提高也難以消解愛情不幸給自己帶來的苦悶和惆悵,他在《寄遠》詩中寫道:“欲忘忘不得,欲去去無由。兩腋不生翅,二毛空白頭。坐看新落葉,行上最高樓。暝色無邊際,茫茫盡眼愁。”

  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也使得白居易詩歌名作《長恨歌》的主題發生了變化。本來他想批判一下楊貴妃(“欲懲尤物”),然而在寫到唐玄宗和楊貴妃生死相別之後的悲傷情景,忽然轉向了對他們愛情的同情與讚美。這與其說是寫唐明皇和楊玉環的,倒不如說是寫自己和湘靈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所謂“借他人酒杯,澆心中塊磊”。白居易一直到53歲時,從杭州刺史任滿回洛京途中,看到“變換舊村鄰”,湘靈已不知去向,再次為這段綿延35年的戀愛而扼腕嘆息!

  白居易為什麼不能娶湘靈為妻?這個主要是因為白居易的母親阻撓,白居易的父親是他母親的親舅舅,這種情況讓他母親深受刺激,精神狀態不太好,後來更是跳井而死。這種情況下,白居易自然不便為了婚事惹母親生氣。但是上天又給了白居易一次機會,在他被貶江州的路上再次遇見湘靈,這時母親已經去世,湘靈仍未出嫁,最大的婚姻阻礙已經沒了,白居易為什麼不能去湘靈再續前緣呢?這個說法有很多種,有人說是白居易已經娶了楊氏夫人,續娶不便;有人說白居易貶官落魄,無心再娶;有的說經歷這麼多波折,兩人已經對婚姻的心思淡了;還有人說白居易也有門第觀念,不願再娶湘靈等等。究竟為什麼兩人不能團圓,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白居易的詩篇,通俗易懂,要做到老嫗能解,或許,這也是他為了遠方的湘靈能夠聽見?總之,這個農家女孩身上,寄託了白居易刻骨銘心的相思,並極大地影響了白居易的心態及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