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中的三戶?

  公元前210年,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長公子扶蘇被害死,次子胡亥繼位為“秦二世”。公元前209年,一群忍受不了秦王朝暴政的楚國人,在被逼遠行邊關狩邊的征途中,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發動了想要推翻秦王朝暴政的農民起義。

  這次起義就是著名“陳勝吳廣起義”。由於陳勝和吳廣都是楚國後裔,為了激發群眾反秦積極性,取得民眾的支持和同情,他們審時度勢,打出了“大楚興”的旗號。起義軍一舉攻克大澤鄉後,迅速地攻佔了蘄縣。陳勝、吳廣的壯舉,得到了附近飽受秦苦的老百姓的積極響應,他們紛紛加入起義隊伍。

  在陳勝、吳廣攻打下陳縣之後,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勝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也就是說,第一個開啟反秦大業的人正是“楚國人”,而楚國人陳勝為了迎合天下反秦的人,將自己的政權也稱為“張楚”,意為“張大楚國”。張楚政權的建立,推動秦帝國反秦鬥爭的高潮,而陳勝的張楚政權,也成為了農民反抗秦朝統治的旗幟,並顯示出了巨大的號召力,使得各地民眾紛紛響應。其中便有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代項梁,以及史稱“西楚霸王”的項羽。

  公元前209年,陳勝親率起義軍與秦軍激戰,雖奮力拼搏,但終究未能挽回敗局,被迫後退。在陳勝重新聚集力量,準備再做反秦的努力之時,沒想到竟被跟隨自己數月的車伕莊賈殺害。雖然陳勝身死,但是反秦大業的烈火併沒有消失,反而愈發熾盛。

  公元前207年,劉邦用張良計,以酈生、陸賈往說武關秦守將,襲攻武關,破之。九月,進至藍田,與秦軍大戰,再破秦軍。用張良之策,其餘之地皆不戰而降。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正式滅亡。

  而劉邦的籍貫是沛縣豐邑中陽裡,沛縣也是楚國範圍之內,所以劉邦也是“楚國人”,並且劉邦的謀臣武將,除張良等少數人外,也都是楚地英豪。

  而亡秦的決定性戰役就是在三戶水(今河北臨漳西)一帶展開,楚將項羽率軍戰勝秦軍主力,並接受其投降。從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轉之勢。剛好印證了“亡秦必楚”的說法,精準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