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丟臉皮的趙構

  當年冬天,金兵再次南下入侵,趙構也再次被任命為議和使,前往金營議和,但走到河北地界時,被守將宗澤勸阻留下,成了後來“靖康之變”中的漏網之魚,給大宋朝留下了延綿未斷的香火。

  靖康之變

  1126年十二月,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朝廷任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命他率領河北一路的兵馬救援京師。但不知是因為力單勢孤、畏懼金軍,還是存了別的什麼想法,趙構並沒有馳援京師,而是率軍來到了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後又轉移到東平府(今屬山東),一直避免與金軍正面交戰。

  1127年五月,“靖康之變”爆發,宋徽宗、宋欽宗連帶著一大幫皇室子弟、文武大臣全被金兵擄去。皇帝雖然被抓,但宋朝國運未盡,在一群地方大員的擁立下,趙構登基稱帝,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

  當了皇帝后,可能是受富貴之累,趙構的膽子變小了,缺少與金國抗爭的決心和勇氣,一味地退讓求和。在南宋建立初期與金國對峙的20多年時間裡,趙構雖然迫於形勢民心,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擊金軍,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他始終存有乞降求和的念頭,在主和派大臣黃潛善、汪伯彥、秦檜等人的蠱惑下,猶豫搖擺的趙構最終答應了金國的屈辱條件,處死岳飛,罷免李綱、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割讓土地,給付歲幣財帛,與金國達成“紹興和議”,南宋朝廷得以在江南一隅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