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拜上帝教究竟是不是邪教

  翻遍古今中外的歷史,利用宗教外衣進行起義的例子比比皆是。無論是在何種社會中,造反有理、師出有名是必須的條件,黃巾起義、白蓮教起義等等都是如此。在西方,路德宗教改革後發生的農民起義,也是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的。一些起義雖然沒有利用宗教,但也使用了與宗教性質類似的口號和宣傳術語,這方面最早的陳勝吳廣起義“天下興,陳勝王”就是典型,還有天地會的“反清復明”。

  在長達一千餘年的封建社會中,人們起義造反都是以這種形式開始的。直到法國大革命這一現象才得到了改變,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公開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口號進行的革命,第一次拋棄了宗教的幌子,人類也才從此走向近現代文明。

  拜上帝教興起的原因,有三個主要方面:一是洪秀全考科舉的屢次失意與人生經歷萌生了要自己開科取士的念頭;二是兩廣地區長期存在的大規模土客械鬥使得地方矛盾激化;三是清末吏治腐敗、盜賊紛起、廣西久旱無雨、瘟疫遍地,民不聊生,人心思變。在這種背景之下,矛盾需要化解和釋放,拜上帝教應運而生,換成是別的一種宗教,在當時的環境下也能成功。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的初衷是創建大同社會,宣稱“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傳”打敗清廷、推翻腐朽統治,建立人人有錢花、有錢共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的人間天堂。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以上帝為崇拜核心,以追求大同社會為目的,這與空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有異曲同工之處,與邪教的反社會、反人類性質截然不同。

  妖魔化是一種手段,不分敵我

  太平天國運動是披著宗教外衣下的農民運動,是一種政治鬥爭和階級鬥爭,而非是一場宗教戰爭。馮友蘭認為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神權鬥爭的定義顯然是有失偏頗的,太平天國的終極目標始終建立天堂般的美好生活,實現人人富裕、人人過得幸福的社會。太平天國從始至終,均未改變對上帝的信仰,均未放棄建立人間小天堂。之所以被定義為邪教,乃是曾國藩為代表的清廷的政治宣傳。

  在你死我活的戰爭中,妖魔化對手是一種慣用的手段。太平天國妖魔化清廷為清妖,慈禧等人為閻羅妖。曾國藩等人罵太平天國為長毛賊,太平天國的信仰拜上帝教自然也就成為了邪教。拜上帝教與白蓮教、摩尼教被定義為邪教有何區別?沒有任何區別,只要是與正統相違背的就是異端,就一定是邪教。這是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的,在曾國藩寫的《討粵匪檄》中就直接將拜上帝教稱之為邪教。

  太平天國滅亡之後,清政府編纂了《欽定剿平粵匪方略》、《湘軍志》等書籍對太平天國進行了徹底的黑化,極盡詆譭之能事,將曾國藩抬為“中興名臣”,“千古一完人”。實際上,曾國藩在剿滅太平天國過程中,其屠戮之兇殘比太平軍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賊情彙纂》、《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等書中,對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國的描述卻又是另外一種樣子。從清政府的角度而言,太平天國無疑是歷史的倒退,拜上帝教無疑是邪教。但站在今天的角度,切不可被這種妖魔化的描述所誤導,若是太平天國勝利,評價怕又是另外一個樣子。火山文學

  鬥爭策略沒有正邪之分

  一把刀可以殺人,也可以殺掉害人的猛虎,刀是正是邪?殺一人可救百萬人,殺人是罪,救人是功,論功論罪?事物往往都有其兩面性,在太平天國起義初期,曾有過團營起兵、裹挾民眾的舉動,甚至有散步恐怖言論讓教眾安心起義的舉動。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分男營女營,實行供給制度,杜絕男女廝混同居,被後世指責為泯滅人性,違揹人倫。

  人們在看待一個問題時,喜歡從表象上定結論,從結果推過程,而不是從過程來看結果。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有哪一場起義沒有團營起兵、沒有裹挾民眾的行為?在革命初期,出於壯大力量的需要,各種手段都必須考慮在內。鬥爭是你死我活的,在很多時候鬥爭策略與鬥爭方式走極端是一種常見現象,黃巢起義以人為軍糧,吃掉人口數百萬。蒙古大軍攻打南宋,擄掠人為食物,號稱“兩腳羊”。這些都是鬥爭策略與鬥爭方式,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方式方法過激甚至過於殘忍都是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