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崇禎為何寧願以身殉國都不南遷

  其實朝堂的大臣這些年已經將資產都放在了北京周邊,他們想的是如果跟著皇帝去了南京,那自己這些年攢的身家不是就沒了,到了南京,自己一個外人怎麼能在地頭蛇身上搶的到好處。就算李自成打進北京城了,我們還可以投降,李自成要當皇帝還是要用我們的,說不一定還能加官進爵了。看到大明王朝氣運已盡的他們必須要為自己謀取一條生路,跟隨崇禎帝南下,百害而無一利。

  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正是因為這個性格,也使他成為他不肯南下的原因之一。

  大明朝自朱棣遷都到北京後,之前的首都南京也沒丟棄,用它作為了北京的備份,南京有著和北京一樣的一套政府班子,而歷任南京政府班子的人員,一般都是由一些犯事的官員,和皇帝看不上眼的大臣,來充當的。到南京任職,基本上就意味著政治仕途的無望。所以這些官員,或多或少都會對崇禎皇帝有所怨言,因此就算逃到南京,也不能保證那些官員對自己的命令是否會陽奉陰違,也未可知。

  在軍隊方面,南方的“江北四鎮”在崇禎年間已經開始尾大不掉了,以左良玉等為首的將領更是囂張跋扈、不服朝廷旨意,在崇禎皇帝發出的勤王旨意,置之不理,要求崇禎給夠好處才肯出兵。

  十七年三月,詔封良玉為寧南伯,畀其子夢庚平賊將軍印,功成世守武昌。命給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戰,良玉乃條日月進兵狀以聞。疏入,未奉旨,聞京師被陷,諸將洶洶,以江南自立君,請引兵東下。良玉慟哭,誓不許。副將士秀奮曰:“有不奉公令復言東下者,吾擊之!”以鉅艦置炮斷江,眾乃定。--《明史·左良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