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弗拉索夫:“向祖國開槍”?

  1942年6月25日,弗拉索夫命令突擊第二集團軍以小隊形式分散突圍。實際上就是宣佈整個集團軍解體,大家個顧個吧。集團軍領導分成了3個小組,由總部衝鋒槍連做掩護,準備退到仍然堅持戰鬥的第四十六步兵師陣地,但是很快就被德軍的火力打散了。

  弗拉索夫逃到了一個小村子,正在思考下一步怎麼走的時候,德國第三十八步兵軍的士兵衝進來了,用衝鋒槍對準了弗拉索夫。弗拉索夫只好緩緩地舉起了雙手,低沉地跟德國兵講,不要開槍,我是突擊第二集團軍司令弗拉索夫中將,帶我去見你們的最高長官。

  這樣,弗拉索夫中將成為了蘇德戰爭初期300萬蘇軍戰俘中的一員,政治身份一下子從天堂到了地獄,在納粹的戰俘營裡面,他看到了近乎天文數字的蘇軍俘虜在這裡遭到了非人的待遇。老實講,德國軍隊對英美戰俘還是待遇不錯的,因為雙方都是日內瓦公約簽訂國,但蘇聯不是,這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德國人覺得英美人士跟自己一樣是高貴民族,甚至說英國人是“榮譽日爾曼人”,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就應該被消滅。

  因此,在被德意軍隊俘虜的27萬英美盟軍士兵當中,最後死掉的只有不到9000人,而被日軍俘虜的9萬多盟軍士兵死了3萬多。但是,蘇聯軍隊就沒有這樣的好待遇了,被俘的蘇軍士兵除了少部分逃脫之外,大部分都因為飢寒交迫而死亡。

  這一切使貴為中將的弗拉索夫分外膽寒。千古艱難惟一死,人落到這個地步,很難做到不懼生死。如果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一下子被子彈打死了,這很光榮,是為國捐軀的英雄。但在集中營裡,堂堂的將軍被人吆五喝六,最後被虐待而死,這會讓人很絕望。

  這個時候很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弗拉索夫沒有堅持下來。但是真正促使他迅速變節的,是一份來自祖國的可悲命令。

  向祖國開戰

  1941年8月16日,斯大林簽署了那份著名的270號命令。

  命令說:“指揮員和政工人員在戰鬥中如果隱瞞自己的身份,開小差或者向敵人投降,將被視為蓄意叛逃人員。其家庭成員將被視為背叛祖國的逃兵家屬而實施逮捕……責成每一位軍人,如果所在部隊被包圍,務必盡一切可能戰鬥到最後一刻,突出重圍。如果指揮員或者政委不積極組織擊退敵人,而是選擇向敵人投降,可以用一切辦法消滅他們……”

  這個命令後來發展到,所有投敵者的家人將被處決,即使是從戰俘營逃脫的俘虜,也將全部被槍決。

  在蘇聯統帥眼裡,沒有什麼戰俘,只有變節者。他們認為只要軍人被俘,就是變節的人。原本蘇聯在對外擴張過程中,造成的民族矛盾就很尖銳,烏克蘭人、哥薩克人、波羅的海沿岸三國人、車臣人、卡爾梅克人等,平日受盡欺壓,加入蘇軍後,作戰本來就不積極,甚至把德軍當作解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