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俄國教科書人物:普希金之悲哀

  結果,安排了丹特斯與娜達麗婭的大姐葉卡捷林娜結婚,並於1837年1月1日舉行了婚禮。

  至少從表面來看,給人們的印象是,丹特斯追逐的不是娜達麗婭,而是她的姐姐葉卡捷林娜,從而給普希金收回挑戰書下了一個臺階,挽回了榮譽。

  丹特斯在這樁婚姻中的確扮演了一個不幸的角色,葉卡捷林娜不但長的不漂亮,而且比他大6歲,丹特斯的心理極不平衡,這不公平!╭╮

  甚至連沙俄皇后都為他打抱不平:″我很同情他,他這是一種寬宏,還是一種犧牲?″

  就在一場風暴看似過去,緊接著晴天之後,其實孕育著一場更大的風暴。丹特斯與葉卡捷林娜結婚之後,他利用自己現在是姐夫的合法身份,更加大膽放肆地追起娜達麗婭來。

  只要那裡有娜達麗婭的身影,那裡就有他丹特斯。他公開地挑釁地為娜達麗婭的健康乾杯,邀請跳舞,大聲地說著恭維話。不僅如此,他通過別人約娜達麗婭與自己單獨約會,獨白自己的愛情,並用自殺來威脅對方接受它。

  在丹特斯的進攻面前,娜達麗婭陷得越來越深,她沒有發現自己的這場遊戲有多危險及其嚴重的後果,她甚至不顧丈夫禁止她參加一切年輕人聚會的命令,依然我行我素,四處招搖。

  正如索非亞·卡拉姆津娜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所寫的:

  ″我沉重地告訴你這個發生上週三的悲劇,就在那一天,那一刻出現了可悲的結局,可憐的普希金,可憐的人!”

  自從那天收到了那封卑鄙下流的匿名信之後,三個月來,他的精神上遭受了多大的打擊啊!就是這封匿名信,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是這個悲劇產生的原因……但引起決鬥的具體原因,人們認為,是在上個星期六沃龍佐夫家的晚會上,當普希金看到妻子與丹特斯在一起親密地談笑,跳著華爾茲時,他的憤怒達到了極限。

  還有這位不謹慎的女人一點也不介意星期天在麥雷爾斯基家,星期一在維亞澤姆斯基家再次與丹特斯見面!

  ″馬牛不相及面對這樣″賢惠″的妻子和無賴的連襟,普希金縱有詩歌才華,此時也無濟於事。除了決鬥,他毫無選擇了!

  於是,他再次發起決鬥挑戰,並確定了極其殘酷的條件:雙方射擊的距離只有十步,並且在第一次雙文都沒有射中對方之後,決鬥再重新開始,直到有一方倒地為止。看來,普希金真的拼命了。

  普希金與丹特斯決鬥。但沒想到對方先開槍,他掙扎著向丹斯特開槍射擊,以為射死了丹斯特,就放棄了第二次射擊機會,但擊中的只是丹斯特軍服上的一顆金屬紐扣,丹斯特裝死得以僥倖逃生,荷蘭公使宣佈決鬥結束,普希金要求補上第2槍,被公使拒絕,他受了致命的重傷。被抬回家後,他在痛苦中安慰娜塔麗婭:“你放心,你沒有任何過錯!”

  當劇痛難忍時,他就讓她走開,不願讓她看著自己受傷痛折磨的樣子,嘴裡不斷地說:“我可憐的妻子!”

  並派人去安慰她。在疼痛間歇時,便把她喚到身邊,反覆向她解釋,她是無辜的,他永遠愛她……

  給普希金治傷的御醫阿連特目睹了這一切,感嘆道:“對普希金來說,沒有被當場打死是他的不幸,因為他受盡折磨,痛苦不堪。但對他妻子的聲譽來說,他活著回來卻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所有在場的人都看到她的無辜,以及普希金對她忠貞不渝的愛情是毋庸置疑的。”

  彌留之際,普希金囑咐娜塔麗婭:“我死後,你帶著孩子們到鄉下去住。為我服兩年喪你就嫁人,一定要嫁個正派的人。”(這一段你們信嗎?反正我不信!雖然說我收集到的相關真實歷史資料是這樣記載的)

  1837年1月27日,星期三,決鬥在離彼堡不遠的黑山進行,結果出現了本文開頭中的局面。偉大的詩人死了,他的妻子被人們唾罵,是她害了普希金。普希金成了她美麗姿色和輕佻行為的犧牲品。

  之後丹斯特被降為列兵,驅逐出國,他帶著妻子到法國度過餘生。

  而另一邊,守喪7年後的娜塔麗婭再嫁彼得維奇.蘭斯科伊(petrovichLanskoy),並把普希金的兩男兩女4個孩子撫養成人。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和在俄國,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普希金在其生前,就對自己的成就頗為自信。

  在他的《紀念碑》(1836)一詩中,他寫道:"我給自己建起了一座非手造的紀念碑,…整個偉大的俄羅斯都會聽到我的傳聞,各種各樣的語言都會呼喚我的姓名,.....我將長時期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因為我用豎琴喚起了人民善良的感情,因為我歌頌過自由,在我的殘酷的時代,我還曾為死者呼籲同情。"

  著名評論家別林斯基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裡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岡察洛夫也稱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正像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科學之父一樣"。

  他的早逝令俄國進步文人曾經這樣感嘆:“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