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橋邊姑娘---謝道清

  景定五年(1264),理宗駕崩,他的兒子趙禥接位,即度宗皇帝,改元鹹淳,尊謝皇后為皇太后。時年54歲的謝道清,一面經受理宗皇帝死別的傷痛,一面挑起了協助新君初政的重任。在那內憂外患的危難時刻,她又十分艱辛地扶助度宗熬過十一個春秋,使風雨飄搖中的半壁江山得以殘存。

  鹹淳十年,度宗駕崩,與理宗皇帝安葬於紹興富盛攢宮(南宋有六位皇帝皇后歸葬於此,後人稱“宋六陵”)。度宗的兒子宋恭宗趙隰即位,謝道清被尊為太皇太后。恭宗此時年僅4歲,眾大臣奏請謝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時年65歲的謝道清雖推辭再三,最後還是應允眾大臣的奏請,毅然挑起扶幼理政的重擔。當時,南宋王朝國力衰微,諸事棘手。謝道清處變不驚,沉著冷靜地應對連年戰亂和巨大的軍費支出,詔令“汰冗員,節費用,蓄國力”,以其所能致力於變革朝政,蓄養國力的各項主張。當時,“內除奸,外禦侮”,是謝道清面臨的最大難題。

  德祐元年初,20萬元兵破鄂州,沿長江東侵。謝道清命丞相賈似道領兵禦敵。賈似道畏懼元兵,無心作戰,竟去巴結元軍頭領伯顏,送去黃柑、荔枝等禮物,但伯顏不賣賬。

  宋兵在魯港被元軍擊敗(今安徽蕪湖西南),賈似道躲避到揚州。這件事激起公憤,大臣陳宜中面奏太皇太后,請求斬賈似道以謝天下。謝道清深知賈似道權傾朝野,專權誤國,罪孽深重,天怨人怒,但賈似道乃“三朝元老”,其姊是理宗皇帝的寵妃,謝道清與賈似道還是台州同鄉。即便如此,謝道清還是以國家社稷為重,於1275年三月罷了賈似道的相,與此同時,盡改以往賈似道不恤百姓之弊端,清除賈的同黨,平反被賈似道誣陷的冤案。謝道清作了如此一系列處理,還是難以平民憤,大臣譴責賈似道“既不死忠,又不死孝”,謝道清思慮再三,決定放逐賈似道到漳州。在押解途中,賈似道被監官處死。

  幼主恭宗在位,謝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先後兩年時間,朝廷內部清除了像賈似道這樣的奸相,內部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治。然而,此時外部邊報似雪片飛來,烽火連天,南宋王朝危若累卵。“面對元軍鐵桶似的合圍攻勢,臨安城內人心惶惶,……南宋朝臣紛紛棄官逃跑,連左丞相留夢炎也棄官循逃,令主持朝政的謝太后心寒不已,忍無可忍,她憤而起草一份詔書,張貼於朝堂,詔書曰:‘我大宋建國三百餘年,對士大夫向來優禮有加,眼下我與新君多難,大小朝臣無一人一語號召救國,以平日所讀聖賢之書,所許謂何!於此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

  謝道清雖有心迴天,力挽狂瀾,但趙家的南宋王朝到了度宗、恭宗時期,已是強弩之末。面臨殘局,謝道清禦侮之志依然不移,她幾番親書急詔,調集各路軍馬奮力抗敵。“強敵壓境,社稷將傾。謝太后要各地起兵‘勤王’。”

  一批英雄豪傑,奮起與元軍苦戰。贛州知州文天祥招募數萬義兵趕來護衛臨安;台州杜滸招募義兵四千奔赴臨安,江南大地湧動抗擊入侵的風雲。但是,與銳氣旺盛的元軍抗衡,宋軍明顯寡不敵眾,加上南宋上下人心浮動,主和派勢力抬頭,對於謝道清的抗敵詔令,響應者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