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庸眾中的傑士”

  對此,梁啟超給出的合理解釋是:“日本像伊藤的人不下百人,而中國只有一個李鴻章。”

  很顯然,物以稀為貴。

  何止日本人高看李鴻章,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曾說:“從體形看李鴻章比絕大多數人都高,從智力看他在眾人之上,能越過他們的腦袋看很遠的地方。”

  李鴻章身高約1.85米,這個高度就是與洋人打交道也毫不吃虧,他睥睨對手時,對方必然會感到巨大的壓力。若不是弱國無外交,朝廷將李鴻章當成“救火隊長”來用,他的成就將不可限量。

  偉人在青年時期說過一句公平話:“李鴻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淺,李鴻章這艘船在水裡無法航行,施展不開。”

  歷史就如同黃河水,不可能簡化到“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那樣涇渭分明的程度,其複雜性甚至超過常人想象的邊際。

  私慾、榮名、功業、家族願景、社會訴求、國家利益等等,摻和在一起,最終,你會驚奇而又無奈地發現,歷史很會搗糨糊,而且是這方面的頂尖高手。我們不妨回到問題的始端:李鴻章究竟是愛國者,還是賣國賊?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歷史事實逐漸模糊,有些歷史事實則水落石出。

  李鴻章辦洋務,用人多不當,包庇盛宣懷招商局貪汙案,最遭詬病。

  李鴻章辦軍務,“御人以術不以德”,致使眾將不和,屬邦朝鮮告急,他重用怯將葉志超和貪將衛汝貴,不僅喪師害事,在日軍面前處處吃癟,而且貽羞天下。這些都是確定不移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