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痴情的女詩人關盼盼

  想到自己為張愔守節,一直未嫁,獨居燕子樓,孤苦伶仃。而白老師哪裡知道這些隱情?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他就讓自己去陪伴那個死鬼,這哪裡還是我尊敬的白老師,簡直就是魔鬼。關盼盼痛不欲生,對張仲素說:“張愔生前對我很好,我一直無以為報。自從他死後,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以死殉情。但我不能死,如果我死了。後人就會議論,說張愔人品有問題,自己死了不算,還拉個墊背的。那樣對他影響不好。”張仲素知道自己惹了大亂子,嚇得面無血色,沉默不語。

  之後,關盼盼給白居易回了一首《和白公詩》解釋了自己的苦衷:“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去隨。”

  關盼盼“含蓄”地對偽君子白居易抗議:“我的愛情你怎能懂?自從張愔離開後,你知道我有多痛苦?我一人獨坐燕子樓一隅,那些悽迷的歲月,一遍一遍浮上心頭。沒有張愔的日子,頭頂的天變得陰霾,心像斷了線的風箏,在無望的掙扎中落入波濤洶湧的海。沒有張愔的日子,雨如期來花如期開,我的季節卻四季紊亂。沒有張愔的日子,夜黑而靜,月掛著,星光閃爍。一顆流星劃過,將夜空裁剪成兩片。我在這片,我的男人在那片……”

  此時的關盼盼絕望至極,以此詩跟白居易斷絕關係。在此,想說說這個張仲素。此人也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幹,偏偏去拜訪白居易,還把關盼盼的詩給白居易看,最後又把白居易的詆譭詩轉到關盼盼手中。要是追究法律責任,此人也是難逃其責。

  經過白老師的“炮轟”,本來就身心疲憊的關盼盼萌生死意。她開始絕食,十天後餓死於燕子樓。臨終之時,關盼盼給白老師留下兩句詩:“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是譴責,失望,決絕?還是蔑視?也許都有,也許都沒有。

  白居易得知關盼盼去世的消息,深感自責。他解散府中歌妓和小蠻,給他們錢物讓其再就業。對於白居易這個人,某不做過多評說。關盼盼死後,很多文學名流寫詩紀念這位跟白居易“有染”的苦情女詩人。

  宋朝的某一天,大詩人蘇軾夜登燕子樓,曾作詩曰: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

  清代著名歌妓王微也寫詩紀念這位同行:

  “羅衾自壘怯新涼,無寐偏憐夜未央。生死樓前十年事,砌蛩簾月細思量。”

  品讀至此,不禁為關盼盼這位女詩人扼腕嘆息。即使遇人不淑抑或交友不慎,也斷不可自輕性命。

  可見文人也是多刻薄的,別人的話,有時候是萬萬不可輕信在意的。在關鍵的時候還是要有自己的見解,辨別是非,承擔是非,因為沒有人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