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金蓮”是如何由來的?

  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纏足始於五代之說,則是源自南唐李後主的嬪妃窅娘(一說睿娘),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窅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臺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

  小腳為何稱“金蓮”?

  講到“三寸金蓮”,人們不禁要問,婦女因纏裹而成的小腳為什麼被稱為“金蓮”?

  “金蓮”與小腳是怎樣聯繫起來的?

  長期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也是倍感興趣,卻並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

  一種說法認為,金蓮得名於南朝齊東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蓮花的故事。

  東昏侯用金箔剪成蓮花的形狀,鋪在地上,讓潘妃赤腳在上面走過,從而形成“步步生蓮花”美妙景象。但這裡的“金蓮”並不是指潘妃的腳。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金蓮得名於前述五代窅娘在蓮花臺上跳舞的故事。但這裡的金蓮指的是舞臺的形狀,也不是窅娘的腳。

  對此,有學者認為,小腳之所以稱之為金蓮,應該從佛教文化中的蓮花方面加以考察。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門中被視為清淨高潔的象徵。佛教傳入中國後,蓮花作為一種美好、高潔、珍貴、吉祥的象徵也隨之傳入中國,併為中國百姓所接受。

  在中國人的吉祥話語和吉祥圖案中,蓮花佔有相當的地位也說明了這一點。

  故而以蓮花來稱婦女小腳當屬一種美稱是無疑的。另外,在佛教藝術中,菩薩多是赤著腳站在蓮花上的,這可能也是把蓮花與女子小腳聯繫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要在“蓮”前加一個“金”字呢,這又是出於中國人傳統的語言習慣。中國人喜歡以“金”修飾貴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鑾殿”等。在以小腳為貴的纏足時代,在“蓮”字旁加一“金”字而成為“金蓮”,當也屬一種表示珍貴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