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隆美爾的“鐵骨柔情”

  此時,房間中還到處是鮮花,其中最美麗的是隆美爾親自採摘來為妻子慶生的野花。但是,處在其中的人已經不再擁有往日的甜蜜與溫馨,美好的未來已經離他們越來越遠。假如露西的生日不是6月6日,登陸之戰的結果是否會發生改變呢?但是,歷史是不能假設和改變的。歷史就是這樣殘酷,或許偶然的巧合就是那註定的命運。

  悲劇收場爭議人生

  從法國返回德國後不久,隆美爾知道自己被捲入了暗殺希特勒的活動,1944年10月14日他在家等待著命運的宣判。讓歷史的記載為我們再現隆美爾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清晨,隆美爾穿著他最喜愛的褐色上衣,與身穿灰藍色空軍制服的兒子一起散步。

  隆美爾:“今天有兩種可能:要麼平安無事,要麼今晚我就不在這兒了。”

  曼弗雷德沉默不語。

  11點鐘:隆美爾走進自己的房間,換上他在非洲最愛穿的開領制服,並且佩戴上勳章,等待布格道夫一行的到來。

  下午1點鐘左右:布格道夫和隨行人員來到隆美爾的家中,在和露西寒暄了幾句之後,進入他的房間。布格道夫支走其他人員。

  “我是來傳達元首的指示:‘元首允諾,如果你自盡,將對叛國罪嚴加保密,不讓德國人知道。為了紀念你,將會建立一座紀念碑,並舉行國葬。而且不對家屬採取非常手段。此外,露西將會領到陸軍元帥的全部撫卹金。’”布格道夫神色嚴峻地對這位昔日的朋友說。

  聽到這些話語,隆美爾心中本來抱有的一絲希望完全破滅了,他即將和最心愛的妻兒生死分離,他再也不能夠在心愛的戰場上馳騁,不能擁有一個軍人最光榮的歸宿——戰死沙場。隆美爾的臉上閃出極度痛苦的表情。但是,一切已經不能改變,他只能接受現實。讓隆美爾感到一絲欣慰的是,自己最深愛的妻子和兒子能夠不受牽連,他們日後的生活將會有保障。

  隆美爾向妻子告別,這將是他們今生的最後一個擁抱。露西背對著隆美爾不禁黯然淚下,低聲啜泣,然而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一代名將就這樣彷彿一顆流星般悄然隕落了。

  隆美爾的傳記作家莫里斯·菲利普·雷米概括了他一生的三大悲劇:當英軍襲擊阿拉曼時,他不在非洲;當盟軍諾曼底登陸時,他在家鄉慶祝妻子的生日;當別人刺殺希特勒時,他躺在戰爭醫院裡。隆美爾和希特勒的糾葛,一直是後人關注的焦點。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隆美爾因希特勒而飛黃騰達,也因其走向最終的死亡。

  戰後,德國人大多相信隆美爾參與了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他也因而成為反獨裁的象徵之一。但隆美爾的遺孀露西則說,隆美爾並沒有參與行刺。他的兒子——戰後曾任斯圖加特市長的曼弗雷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父親認為死希特勒甚至可能比活希特勒還危險”。或許像尼采所說的那樣:“我的記憶說,這事的確發生過,然而我的良心卻說,最好還是沒有發生過。漸漸的,記憶便屈從於良心的擺佈。”就讓時間拂去歷史的塵埃,真相總有一天會浮出水面。

  對於我,

  歷史將作出怎樣的裁決?

  如果我在這裡勝利了

  誰都會說

  一切全是光榮……

  倘若我失敗,

  那麼,任何人又都會

  因此而責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