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撐起半邊天的“應天大明地皇后”

  述律平和阿保機的愛情結晶是他們的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小三則李胡。長子耶律倍“性機巧靈變,博經史藝文”,是個愛好文藝和吹拉彈唱的聰明孩子,阿保機在位時曾問侍臣:“受命之君,當事天神,以何為先?”

  眾人皆謂“應敬佛”,獨耶律倍說“佛非中國教。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

  阿保機嘉之,即令建孔子廟,命耶律倍負責春秋祀奠。由於耶律阿保機以為“馬上得天下,安能馬上治之”,所以很看好長子的文化水平,以為他很有“人文精神”。古人將“天、地、人”稱為“三才”,阿保機在世的時候,他本人、述律平和耶律倍分稱“天、地、人”三皇帝,也就是說,他基本上已將長子耶律倍選定為接班人。

  公元926年,阿保機在行軍途中病逝於扶余城,他死的時候竟然出現了沙塵暴,天上地下彷彿有浩蕩黃龍奔湧,所以這個地方後來就叫做“黃龍府”。

  在黃沙蔽日、刀光劍影中,面對軍心浮動、大臣造反,雄述律平作出了她一生最重要的選擇,立在外帶兵征戰的次子耶律德光繼承“天皇帝”位,而讓“心太軟”的長子耶律倍繼續當他的“人皇帝”。隨後她又作了第二個選擇,讓十幾個“打著遼旗反遼旗”的大臣去給阿古打殉葬。此時一個叫趙思溫的大臣說道:“若論與皇帝最親近的,莫過於皇后,皇后為什麼不親自去伺候皇帝呢!”一時朝堂振動。

  這時述律平作出了第三個選擇,她從侍衛身上抽出佩刀,一刀將自己的右腕剁下,大聲說道說:“心已碎,身屬國,將我斷腕,置於梓宮中,權當身殉。”這位遼國女子的堅強,由此可見一斑。

  在中華民族歷史上,以“堅強”為國號,是遼的創舉。而遼更對於中國歷史有著太多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它將封建制度與秦以來的郡縣制度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開創了多民族共治、融郡縣與封建為一體的中華帝國制度,打開了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新時代。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遼才是“一國兩制”構想的真正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