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文壇名人的“一樹梨花壓海棠”

  顧炎武一輩子以反清復明為己任,到處奔波還要著書立說,但是在子嗣問題上卻未能免俗。他一生無子,引為憾事,當一代名醫傅山告訴他還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時候,他不顧花甲之年納了一房只有十六歲的小妾。可謂是“老牛吃嫩草”的典範。

  其實,顧炎武與傅山都生在明末清初,經歷過那個風雲突變、江山更替的時代。共同的國仇家恨,讓他們二人打斷骨頭連著筋,心相許,情相牽,情深意篤,結成莫逆。顧炎武長居江蘇崑山,傅山流寓山西太原,雖山川阻隔,路途遙遠,卻擋不住兩人友誼相交的腳步。顧炎武曾三次跋山涉水,去訪傅山,可見兩人情誼深深,情義殷殷。

  然而,到得老來,顧炎武卻大罵傅山“不是君子”,害得他“眾疾交侵”。傅山學問超邁,“少長晉中,得其山川雄深鎮靜之氣,思以濟世自見。”傅山名傳當時,史傳後世者,不但以其道德文章,更以其醫心醫術,“時與村農野叟登東皋,坐樹下,話桑麻,或有疾病,稍出其技,輒應手效。”手到病除,藥下疾祛,被稱為“仙醫”,尤其精於婦科。治療不育不孕症,既是他的拿手好戲,也是他的看家本領。

  那一年,顧炎武年近花甲,翻山越嶺去會傅山。老友相見,噓寒問暖一番後,顧炎武便讓傅山給其診脈。沒想到,顧炎武雖是六十歲的人,卻是三十歲的心臟,脈搏突突地跳,身體依然很猛,“浼之診脈,雲尚可得子”。傅山的一句話說到了顧炎武的心病上去了,顧炎武老而無子,聽到傅山這話,早已心動。

  於是,傅山就勸顧炎武再娶一房小妾。這自然正中顧炎武的下懷。他返歸故里,第一件事情就是娶一房小妾。按說,顧炎武娶了小妾,行雲播雨,自是身心愉快,天倫怡享,應該好好感謝傅山一番才對。沒想到,此事卻惹得顧炎武恨從中來,將傅山大罵了一頓。原來顧炎武花甲之年娶了個十六歲的如花美眷,老牛吃嫩草,不僅沒有實現老年得子的願望,反而身體卻吃出大問題了。原先健壯如牛、氣壯如虎、身體倍棒的顧炎武,卻搞得肉銷骨立,形容枯槁,眼睛看東西一片濛濛,耳朵聽聲音一團嗡嗡,耳不聰,目不明,“不一二年而眾疾交侵”,更“三五年間目遂不能見物”。

  於是,顧炎武恨聲連連,就寫了一篇《規友人納妾書》,大罵傅山勸他納妾。他借朋友張氏之口,大罵傅山:“豈有勸六十老人娶妾,而可以為君子乎?”也就是說,傅山,你力勸花甲老人娶小妾,真不是個東西啊!

  其實,傅山給顧炎武開出這一老年補藥,他還給寫了醫囑的,醫囑雲:“君子甚至愛氣而謹於房。是故新壯者十日而遊於房,中年者倍新壯,始衰者倍中年,大衰者以月當新壯之日,而上與天同節矣。”青春年少,十天才能一次,中年人得翻倍到二十天,像顧炎武這樣的花甲老人,一個月兩個月,夫妻愉快一回,那是可以與日同輝,與天同壽的。

  開始,顧炎武對此還是十分高興的。“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這是顧炎武寫給傅山的詩句,雖說是夫妻之事,卻也道的是故友之情。然而,夫妻敦倫,既是綿血食之事,也是養身心之方,嚴格按照“醫囑”,是可“而上與天同節”的。傅山給顧炎武開方娶一房小妾,本來給他開一方補藥,誰想到了顧炎武那裡,卻成了一劑毒藥,這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