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日不落帝國的著名“女光棍”

  在伊麗莎白到了不惑之年時,人們知道,如果再拖下去,婚姻將失去意義。面對大臣們提出的結婚請求,伊麗莎白把弄著手中的戒指,嘲諷地反問:“你們認為我該嫁給誰?”

  大臣們一時啞口無言。伊麗莎白將戒指戴在無名指上:“我只可能有一個丈夫,那就是英格蘭。”

  伊麗莎白這句話,在英國人心中造成了空前的震撼,他們更加熱情地把女王奉為神明,將她比做月神,比做貞潔的鳳,比做為國盡職的鵜鶘。伊麗莎白一世成為英格蘭歷史上最奪目的一朵玫瑰。

  從心理角度講,這位第一個活著從倫敦塔走出來的囚犯,也許並沒有真正從童年的刀光斧影中康復過來--女王的獨身,被英國人看作是英國擺脫任何外來干涉或控制的一種特立獨行。

  然而終身未婚,恐怕與她人生最初15年中所見所聞的婚戀大有關係:六位母親中一人離異,三人被丈夫砍頭,兩人死於產育。第一次追求她的兩兄弟,不僅動機卑劣,其中一個還砍了另一個的腦袋。因此,如果這位美麗而敏感的女王畏懼婚姻、畏懼“丈夫”、畏懼生育,甚至畏懼家庭本身,對心理學發達的今天來說,並不算什麼意外的結論。

  當然,伊麗莎白終身不嫁還有著政治方面的原因。伊麗莎白即位後,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和法國王子都曾向她求婚。她清楚,王室聯姻是政治性的,她不想因自己的婚姻使英國從屬於西班牙或法國,英國需要的是中立。但是,她又不想由此得罪兩國,使英國變為他們攻擊的對象。於是女王開始與他們進行巧妙的周旋。對西班牙的求婚,她給予模稜兩可的答覆,使西班牙對這樁婚事始終抱有希望,以此拖延西班牙對英國的直接進攻。對法國的求婚,女王也採取了同樣手段,她以娓娓動聽的言詞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同法國的婚事談判拖延了多年。為了保持她所需要的中立,最後停止了一切談判。如果說女王拒絕與西班牙和法國聯姻是為了保持英國的中立,那麼,她完全可以從英國挑選一位稱心的紳士。然而,她沒有這樣做。

  伊麗莎白並非是個沒有情慾的人,她同其他女人一樣,希望有人向她求愛,欣賞他們的殷勤和讚美。因此,在女王的石榴裙邊圍繞著一群寵臣。在這群人中,她曾經喜歡過林塞斯特伯爵,然而,他的妻子羅布莎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引起朝廷議論,人們都懷疑是伯爵謀害其妻。女王清楚,如果此時同林塞斯特伯爵結婚,必定會引起臣民震驚,削弱屬下對她的忠誠。政治上的審慎使她把自己封閉起來。也許在女王看來,保持獨身對臣民會具有更強烈更長久的吸引力。

  隨著時光的流逝,女王紅顏褪盡。到了晚年,她成為一個反覆無常、性情孤僻多疑的老人。她常常陰鬱地在宮廷中徘徊,兩眼失神地張望著;有時拔出寶劍憤怒地刺向牆上的掛毯,懷疑那裡隱藏著敵人。她的抑鬱心情越來越重,惟有使她感到快慰的是,在她的治理下,英國已經強盛起來。她曾自豪地對大臣講:“再也不會有像我這樣的女王,把滿腔熱忱傾注於國家,精心料理我的臣民。”

  1603年3月初,伊麗莎白病倒了,並失去了語言能力。臨終前,她用手勢向議員傳達了她的遺囑:蘇格蘭國王詹姆斯為英格蘭王位繼承人。20天后,也就是3月24日,伊麗莎白去世於薩里的列治文宮,身邊的人默默地從她手上取下了那枚象徵嫁給英國的結婚戒指。後來,她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伊麗莎白一生未嫁,她的死也就從此結束了都鐸王朝。

  歷經118年的都鐸王朝的統治宣告終結。她死後由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繼承英格蘭王位,稱詹姆斯一世,開啟了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