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滅建州愛新覺羅者,葉赫那拉族女人也!

  就在此時,又有兩個人站出來爭奪東哥。一個是始終對東哥沒有死心的努爾哈赤,一個是蒙古喀爾喀部達爾罕貝勒之子莽古爾岱。已經被妹妹弄得筋疲力盡的布揚古想要把吉賽和努爾哈赤的兩支隊伍引開,讓他們去找莽古爾岱的麻煩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決定將東哥嫁給莽古爾岱。

  這一次,東哥終於同意了。東哥出嫁時,年齡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普遍的婚齡。那時有些女人在她的年紀已經是祖母級了,因此,東哥在史書上也被稱為“葉赫老女”。

  從9歲開始到33歲,東哥被其父兄當作克敵制勝的法寶,想起來就用一下,晃得群雄目眩神迷,更有人為此滅族身亡。東哥先後被許給岱善、布佔泰、努爾哈赤、孟格布祿、拜音達理、吉賽、莽古爾岱七人,但前六人卻與東哥並無夫妻之實,東哥33歲嫁給莽古爾岱時,應該還是個處女。

  努爾哈赤聽到東哥出嫁的消息後,十分氣憤,想出兵攻打葉赫。但明朝唯恐努爾哈赤勢力做大,開始與葉赫結盟,並派兵保護東哥,努爾哈赤有所顧忌,最終沒有出兵。

  然而東哥出嫁後不到一年,就香消玉殞。努爾哈赤在東哥去世的那一年正式稱帝建立後金的。三年後,明萬曆四十六年,也就是後金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發佈“七大恨”,大明朝廷偏幫葉赫那拉,使該部將本來許配給自己的美女東哥轉嫁蒙古,這是“第四恨”。第二年八月,努爾哈赤便以這樣的理由滅掉了葉赫那拉部族。

  東哥,為了復仇,一生都在借自己的婚姻來追殺仇敵努爾哈赤。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竭盡,未能如願。她卻讓努爾哈赤終身難忘。他詛咒連聲:“此女生不祥,哈達、輝發、烏喇三部以此女構怨,相繼覆亡。今明助葉赫,不與我而與蒙古,殆天欲亡葉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禍將盡,死不遠矣。”

  甚至他還諄諄告誡子孫,滅建州愛新覺羅者,葉赫那拉族女人也!

  誰想到他竟然一語成箴,二百多年後,葉赫那拉部族的後世女人,登上了大清王朝皇太后的寶座,慈禧皇太后和隆裕皇太后,真成了大清王朝最後的終結者。

  公元1619年8月,建州軍借薩爾滸大捷的餘威,出師圍剿葉赫,經過一場激戰,葉赫都城終被建州勇士攻破,葉赫滅亡。

  葉赫古城原本分東西兩座,分別在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葉赫鎮(原屬梨樹縣葉赫鎮)西一公里與三公里處。東城位於葉赫河南岸,西城位於葉赫河北岸一陡峭山頭之上,現在只有東城遺址尚依稀可辨,葉赫現在的古城遺址指的就是當時的東城。

  歷史上的葉赫古城建在一片高達八米的臺地上,有木、土、石三道城牆,還有護城河環繞。不過由於戰火,原來木石結構的城垣已不復存在了,現存的土牆還有兩米來高。順北牆走去,有一道豁口,寬八米,是古城的北門。由此上坡,步步登高,進入城裡,城內瓦礫堆積甚多,破碎的瓦當和雕磚俯拾即是。古城當年雖然堅固,也阻擋不住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大業的生猛勢頭。

  據傳,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

  因此,民間一直流傳著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世代為仇,清廷宮中有後妃不選葉赫的祖制。有趣的是,加速大清三百年基業滅亡的,正是來自葉赫那拉氏的女人慈禧,而最終簽署清帝退位條約的隆裕皇太后,也姓葉赫那拉,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這個奇妙的前因後果,是冥冥中的必然還是純粹的巧合,是歷史的真實還是後世的演繹,任憑後人評說。

  悲情東哥是政治犧牲品

  東哥,恐怕是中國歷史上遭際最奇異的女人之一,她似乎是專為給努爾哈赤製造統一女真、挑戰中原王朝的藉口而降生的。東哥去世的那一年,努爾哈赤正式稱帝建立後金,東哥的改嫁為努爾哈赤討伐大明帝國提供了藉口。在努爾哈赤“伐明七大恨”裡,赫然寫著“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此四恨也”。

  東哥跌宕起伏的婚嫁經歷,即使是最高明的言情劇編劇也不免甘拜下風。在部落間借聯姻鉤心鬥角、權詐百出的複雜關係網中,東哥以葉赫公主的身份,從她生下來的那一天起,就不可避免地捲入政治漩渦,最終悽慘地淪為政治犧牲品。

  在中國的千年史冊上,挑起亡國禍端的女人往往被扣上“禍水”的罵名。但歷數禍端之多,亡家之眾,東哥堪稱“天下禍水第一人”。只是,“紅顏禍水”的名頭著實委屈了這位葉赫女,她不似妲己、褒姒般禍國殃民;亦不似高陽、韋氏般玩弄權術,其父兄將她當做美人計的籌碼,待價而沽,使她無奈成為葉赫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