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朝野巷哭三日”

  實際上也就是要他帶頭衝鋒陷陣。鄧羌卻說:“若丞相答應讓我以後任司隸校尉,今日的仗你就看我的吧!”王猛眉頭一皺說:“司隸校尉你當不了,以後可任你為安寧太守。”鄧羌很不高興,竟退下來了。這時,兩軍已開始交戰。王猛派人叫他,只見他躺在帳中不起,王猛知道敵眾我寡,況且此時軍情瞬息萬變,無法與他說理,立即馳馬跑到鄧羌帳中,許他任司隸校尉。鄧羌十分感動,立即召集親信將士與張蠔、徐成等跨馬持矛,馳人敵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士兵們見鄧羌等將領如此,也都奮勇向前衝亂了敵陣。

  秦、燕兩軍激戰開始,前秦將領身先士卒,士兵以一當十,奮勇殺敵。前燕軍雖眾無奈士無鬥志,主帥慕容評貪生怕死。激戰至中午,前燕軍開始潰敗,數十萬人兵敗如山倒,不可收拾。慕容評見機不好,一入騎馬逃回鄴都。四十萬大軍敗於一旦,決定前燕生死存亡的這一仗就這樣結束。

  王猛在潞川說服鄧羌衝鋒陷陣一事,史學家崔鴻評述說:“鄧羌臨戰之機以司隸校尉要挾王猛,罪沒比這更大的了。然而王猛卻能容其短,用其長,如同馴猛虎、馭悍馬,所以成就大功。”

  王猛乘勝率軍直撲鄴都,符堅亦親率大軍十萬前來,攻陷前燕都城鄴都。前燕君臣這時已成驚弓之鳥,聞風喪膽。

  慕容暐和慕容評在逃亡中被俘。其餘諸州守將大部分投降。王猛來鄴都前,這裡剿劫公行,盜賊四起,無人敢禁。王猛到來後,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對民間法簡政寬,前燕百姓各安其業。人們高興地說:“沒想到今天又見到太原王了!”

  原來太原王是前燕太宰慕容恪,也是輔佐慕容暐的老臣之一。慕容恪德高望重,理政有方,為官清廉,治軍嚴明。因功被封為太原王。他活著時,東晉桓溫因他在不敢北伐,前秦也不敢輕舉妄動。他死後慕容評執政,才使前燕敗亡。老百姓把王猛比作太原王,表明了王猛來時不久已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王猛十分欽佩慕容恪的為人為政,下令設太牢隆重地祭祀。

  滅掉前燕,王猛立了首功,被符堅授予車騎大將軍、冀州牧,都督關東六州諸軍事,其權勢在前秦居首位。符堅並賜予他美女數十、良馬百匹、車十乘,以褒其軍功,他都一一辭謝了。古來多少功臣良將功成名就後,遭到君王猜忌,釀成“狡兔死,良狗烹”的悲劇。王猛功成後一再受到符堅的宏榮,可謂君臣相知,正如符堅所說:“王景略就是我的諸葛亮。”

  公元375年,王猛因勞累過度病重。這年他只有五十歲,幫助符堅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長期軍政大事操勞以致臥病不起。符堅心情十分沉重,親自為他到宗宙祈禱,並令大臣們分別到黃河、泰嶽等地祈禱,以求病好。

  在封建社會里皇帝為一位大臣如此盡心是很少見的。不久,王猛病癒見重。臨終時,他對符堅說:“晉朝雖地處偏僻的吳越,但是正朝相承。主上應親仁善鄰,這是國家的大福。臣死後,希望不要打晉朝的主意。鮮卑、西羌是我們的仇敵,終久要為患,應逐漸除掉,以安社傻。”

  作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王猛的正統觀念還是很強的。他對符堅的遺言事實證明是正確的。王猛去世後,符堅為了統一全中國,自以為力量強大,不聽眾人勸說,一意孤行進攻東晉。

  淝水之戰大敗,最後導致了前秦的敗亡。從內部來講,前秦失敗於西羌貴族姚謙和鮮卑貴族慕容垂的倒戈,符堅本人也被姚謙殺死。縱觀後面歷史的發展,可以看出王猛的臨終遺言是很有遠見的。

  王猛去世時五十一歲,符堅以隆重的葬禮安葬了他,並三次親臨痛哭。他悲痛地對兒子符宏說:“老天真是不讓我統一中國了嗎?為何這麼早就奪走了我的王景略?”

  長安城中的老百姓也為失去一位廉潔的執政者而悲痛。《晉書》記載說,王猛死後“朝野巷哭三日”。

  一個人的才能是重要的,一生中的機遇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滿腹才學卻窮困潦倒、以賣簸箕餬口的人,三十餘歲尚一事無成。然而他遇上了明主後,在十六國大動盪的歷史舞臺上施展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幫助符堅統一了遼闊的中國北方。這就是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