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她那一巴掌扇的後悔嗎?

  仁宗一聽記在心上,隨即罷免了呂夷簡。而呂夷簡向來和仁宗皇帝的親隨太監閻文應關係很好,一打聽竟然是郭皇后在背後搞鬼,心中嫉恨。

  呂夷簡四月罷相,之後,宋仁宗聽說,正因呂夷簡的進言,自己的生母李宸妃才能按照皇后的禮儀安葬,對呂夷簡非常感激,那年的十月就恢復了呂夷簡的相位。此時,一個巴掌引發的風波發生了,呂夷簡不可能錯過這樣的機會,於是向仁宗進言廢后。而閻文應讓諸位大臣看看仁宗皇帝脖子上的傷痕。一時之間,大臣議論紛紛。有人義憤填膺,以為天子受辱。有人大聲抗議,以為皇后無錯。

  此時仁宗皇帝的決定就最為重要了。

  在捱打之初,仁宗皇帝當然想廢后,可之後的天,以孔道輔、范仲淹為首的十多位朝廷大臣紛紛上書,抗議廢后,以為郭後無大過,廢后傷國本。可最終仁宗還是決定廢掉郭皇后。

  一切只因為,仁宗皇帝對郭皇后的怨恨由來已久。

  郭皇后是平盧軍節度使郭崇的孫女,家底可謂深厚,而且是劉太后當年親自選中。當初有位張美人也參加了選後,仁宗皇帝非常寵愛,可是劉後不喜歡,仁宗文弱年幼只能依從母后。而劉太后手腕強硬,在歷史上有宋朝武則天之稱,然史書記載對仁宗非常關愛。在母親的陰影下生活的少年仁宗,也想自由的呼吸,真正做一回君王。雖然不敢公開對抗母后,可對於劉太后選擇的郭皇后卻一直冷淡。加上郭皇后年幼無知,仰仗劉太后的寵愛,多番干涉仁宗,不許仁宗和其他妃嬪親近。一旦劉太后去世,積壓的怨恨就在仁宗心中盤旋。而郭皇后此刻的一巴掌,就成了引發連環轟炸的導火線。

  終於,仁宗決定不顧朝臣反對,下旨廢后。在詔書上當然不能提打了自己一耳光的事情,而是說郭皇后入宮多年,卻沒有生育,自願進入道觀懺悔。一場風波暫時被壓制下去了。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也不算太過。可之後,仁宗竟然默許他人毒殺郭後,隱然成為殺死自己第一任妻子的兇手。

  有一天,仁宗在後宮走著,看到郭皇后以前坐的肩輿(轎子),想起了自己和郭皇后少年相識的種種往事,心有不忍,於是寫了一首詞讓人帶給廢黜的郭皇后。兩人詩詞唱和,讓仁宗更加感動。當仁宗表示要召見郭皇后的時候,郭皇后卻表示,只有在召集百官正式恢復皇后的身份,才能再次和仁宗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