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皇上之皇:太上皇

  司馬衷從當太上皇到復位再當皇帝,總共六年。

  唐高祖李淵

  李淵襲封唐國公,隋末天下大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公元618年5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國號唐。不久之後,李淵統一了全國。武德九年(公元626),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兵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李淵被迫封李世民為太子,緊接著禪位,自己當上了太上皇。九年後病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

  作為太上皇,李淵內心有著十分的糾結,一方面,禪位並不是出於他的自願,另一方面,唐朝的立國又是這個次子功勞最大,他也曾經有過將皇位傳給李世民的許諾。同樣,李世民也對這個太上皇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處置。一方面,李淵是他的親生父親,又是大唐的開創者,李世民不能對他太過苛刻;另一方面,父親曾經許諾立他為太子又猶豫不決,因而原來的太子李建成要將他置於死地,李世民為了保命只好逼其退位。

  總起來說,李淵這個太上皇有自由沒權利,物質生活上不會很窘迫,精神生活上不會很舒暢。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曾經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統治的初期,唐朝出現了繁榮的景象,被稱之為“開元盛世”。但是到了後期,他驕奢淫逸,竟然把自己的兒媳楊玉環納為妃子,後又封為貴妃。昏聵的唐玄宗重用奸臣李林甫,終日不理政事,只顧與楊貴妃玩樂。火山文學

  李林甫死後,他又任命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擔任丞相,局面一發不可收拾。由於楊國忠和安祿山發生了衝突,手握重兵、早有野心異志的安祿山發動了叛亂,史稱“安史之亂”。亂軍很快攻到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當一行人馬來到馬嵬驛這個地方的時候,禁軍士兵發生了譁變。譁變士兵砍死了楊國忠,又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李隆基一路逃亡來到了成都,太子李亨則率領一部分禁軍北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5)七月即皇帝位,改元至德,史稱唐肅宗。李亨即位後,尊遠在成都的李隆基為上皇天帝,即太上皇。叛亂平息後,李隆基被接回長安。

  唐玄宗這個太上皇既不是自願讓位給自己的兒子,也不是被逼當上的太上皇,讓人多少有點兒自己把龍椅扔掉的感覺。他的兒子李亨是在將領的擁戴下當上的皇帝,叛亂是這幫人平息的,太上皇李隆基也是人家迎回來的,這就決定了兩人的關係不會是像他們的祖上那樣,李世民雖然也是政變上臺,但李淵認了。李隆基可是連個表態的機會都沒有,就這麼當也得當,不當也得當的當上了太上皇。

  回到長安後,唐玄宗住在城南的興慶宮,唐肅宗對他心懷猜忌,冷漠少禮。一國不容二主,唐肅宗曾經想殺死父親唐玄宗,他派了一隊禁軍騎馬至興慶宮外甬道,幸虧被高力士喝退禁軍將士,玄宗這才保住一命。從此,玄宗禁言斂行,成了真正“退休”的皇帝——太上皇。但是,太上皇“退休”前畢竟是皇帝,唐肅宗還是對他不放心,他默許丞相李輔臣將興慶宮的300匹馬取走290匹,然後又逼迫他轉移到太極宮,以便監控,實際上,就是把他軟禁起來。這還不算,唐肅宗還把服侍了唐玄宗幾十年的貼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唐玄宗連一個說話的人也沒有了。太上皇李隆基就這樣在孤寂、淒涼、鬱鬱寡歡中死去,享年77歲。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趙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華生活,任用貪官汙吏,弄得宋朝民怨沸騰,農民起義接連不斷。在對外關係上,宋徽宗也是應對失當,結盟金國共同對付已經百餘年無戰事的遼國,在遼國滅亡後,終於直接面對著更為強大的帝國——金國。公元1125年,金國藉口宋朝君臣背盟毀約大舉興兵南下,對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圍之勢。在此兵臨城下嚴峻時刻,朝內一些大臣們以為,趙佶必須退位,否則就難以平息金人之怒。被逼無奈,趙佶只好傳位於太子趙恆,史稱宋欽宗。然而,金國並沒有因此罷兵,靖康二年(公元1127),太上皇趙佶和皇帝趙恆雙雙被金兵俘虜,先被押解到中京(今北京,公元1128年),後被遷往上京會寧,繼而被解到韓州(遼寧境內),最後(公元1130)被擄至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五年後(公元1135年)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