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官場不倒翁第一人

  南懷瑾在《莊子》講記中提到,“馮道說‘虎狼叢中也立身’,他自己認為站在狼虎叢中,這是真的下地獄的精神。在五代這八十餘年大亂中,他對於保存中國文化、保留國家的元氣,都有不可磨滅的功績。為了顧全大局,背上了千秋的罪名。所以後來蘇東坡同王安石都讚歎他,蘇東坡講馮道,‘菩薩,再來人也。’王安石講馮道,‘佛位中人’。說他是活佛。”

  南懷瑾進一步指出,亂世不倒,當然得有他本身的條件,至少做到不貪汙,使人家無法攻擊他;其它的品格行為方面,也一定爐火純青,以致無懈可擊。即便宋代的歐陽修、司馬光,都認為馮道的節操碎了一地,但也認可一些馮道的做法。

  例如,他“為人能自刻苦為儉約”,在隨軍當書記時,馮道住在草棚中,連床和臥具都不用,睡在草上;發到的俸祿與隨從、僕人一起花,與他們吃一樣的伙食,毫不在意;將士搶來美女送給他,實在推卻不了,就另外找間屋子養著,找到她家長後再送回去。再如,馮道在喪父後辭去翰林學士回到景城故鄉時,正逢大饑荒,他傾家財救濟鄉民,自己卻住在茅屋裡,還親自耕田背柴;有人田地荒廢又沒有能力耕種,他在夜裡悄悄地去耕種,主人得知後登門致謝,他卻感到沒有什麼值得別人感謝的地方;地方官的饋贈也一概不受。

  不吃拿卡要、不貪汙受賄、不乘人之危搞女人,在我看來,馮道是公務員的榜樣,中國職業經理人的典範。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誰家天下,老闆是誰,他自以民為本,比那些為爛王朝賣命的臣子要有勇氣得多。他的“忠”,是忠於本職,忠於百姓,而不是狹隘的某姓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