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花神之由來

  呂后與劉邦生有一兒一女,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劉邦死後,劉盈在公元前195年被立為漢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時年十六歲。漢惠帝生性仁慈、心地善良,雖然登基,但一切軍國大事都掌握在母親呂后手中。劉盈在為太子時,由於年齡尚小,沒有娶太子妃。成為皇帝后,呂后便為兒子挑選皇后。選擇誰為皇后呢?

  在封建社會,統治集團內部基本上是由兩大集團組成,一是皇權,二是外戚。皇后一族就是外戚集團。選誰為皇后,是加強皇權還是削弱皇權的關鍵所在。漢朝剛建立不久,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存在,為了鞏固皇權,呂后最終違反倫理選擇了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為皇后,當時張嫣十二歲,嫁給了舅舅劉盈。這樣外戚是自己女兒一族,好把控,這是其一。

  其二,自己的親外甥女生的皇子成為太子,也保證了劉氏江山千秋萬代出自自己的正統。於是,呂后在實現了立皇后的第一步計劃後,即著手了第二步計劃的實施,策劃皇太子的出生。呂后的如意算盤是,皇太子只能由自己的親外甥女生,因為皇位繼承人是皇帝的長子。為了實施這一計劃,呂后對其他嬪妃進行監控,誰要是先有了身孕,誰就會落得流產的下場。但自己的外甥女始終沒有懷孕的跡象,於是呂后按捺不住自作主張,吩咐張嫣對外說自己已經懷孕,然後選定一個已經懷孕的宮中美人,這次不是讓她流產,而是讓她生的兒子過繼給皇后張嫣撫養,對外聲稱是皇后所生,並立為太子,其生身母親卻被呂后殺死了。誰知這位被立為太子的劉恭,在當上了皇帝后,聽說自己不是皇后親生,乃出言曰:“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呂后知道後,廢其皇位,處死了劉恭。劉恭被處死後,呂后又物色了一個小孩取名劉弘,被立為皇帝。

  對於劉弘是否是漢惠帝的兒子,歷史是有爭論的。《史記》等著作說劉弘乃呂雉殺其生母,命劉盈收為自己的兒子。但也有觀點認為這不能說明劉盈不是劉弘的生父,有人認為劉弘是漢惠帝與宮女生下的孩子,可能是朝臣害怕少帝成人後為呂氏翻案而找的託辭。不管劉弘是否是漢惠帝親生,但劉弘之後,歷史選擇了劉邦與薄夫人所生的兒子劉恆為帝,至此,呂后的政治盤算竹籃打水,白費心機一場。

  她沒有男歡女愛是漢惠帝的一個政治花瓶。由於漢惠帝仁弱,在選擇誰為皇后,自己沒有自由,只有聽從母親安排。誰知母親將自己的親外甥女嫁給自己為妻,這是自有仁心的劉盈所不願意的,劉盈雖然十分喜歡這個可愛的外甥女,但那是長輩對下輩的愛,而不是男女之愛,況且他與親外甥女的結合即使在當時的社會也是違背倫理道德的。在封建社會雖然提倡親上加親,那是指同輩的表親關係是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