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老潘家的“三寸金蓮”

  一天蕭寶卷出遊,人馬忽驚,便回頭問朱光尚怎麼回事,朱光尚詭詞道:“看見先帝瞋目,不許陛下經常出遊。”蕭寶卷大怒:“鬼在何處?你快導我前去,我去殺了他!”遂拔刀促行。

  朱光尚無法,只得領他尋鬼,盤旋了好幾次,才誆說鬼已遁去,蕭寶卷用菰草縛為先帝的形狀,北向梟首,懸在苑門。

  對蕭衍的起兵,蕭寶卷視若尋常,僅準備了應付百日的糧草,他對茹法珍說:“待叛眾來至白門,朕當與其決戰!”不久蕭衍軍已到都城近郊,蕭寶卷這才聚兵議守,赦免囚徒以充配軍役。蕭衍揮兵直上,一經接觸,蕭寶卷全軍瓦解。蕭衍進入石頭城,令諸軍圍攻六門。蕭寶卷燒了門內的營署,驅兵民盡入宮城,閉門自守。蕭衍築起長圍,把他困住。

  蕭寶卷將城中軍事悉委託茹法珍主持,此時兵甲尚有七萬人。蕭寶卷與黃門太監及後宮婦女,在華光殿擺開陣勢,蕭寶卷佯作敗狀,在地上僵臥,令宮人用木板抬走,號為厭勝。他又跨馬出入,用金銀為鎧冑,飾以孔翠,晝眠夜起,仍像平時一樣。聽到外面的鼓譟聲,蕭寶卷披大紅袍,登景樓上,遙望外兵,流矢幾及足脛,卻也不畏懼,從容下樓,只派遣朱光尚祈禱神仙求福禳災。

  茹法珍發兵出戰,一再敗還,請蕭寶卷發庫銀犒軍,以振作士心。蕭寶卷道:“叛賊又不是僅對付我一個人?怎麼向我要東西!”宮殿後堂貯有數百具大木頭,法珍欲移作城防,蕭寶卷說留此造殿,不得妄移,並讓工匠雕鏤雜物,務求速成。

  時已殘冬,蕭寶卷在含德殿中,與潘玉兒等徹夜歡飲,仍然是笙歌雜奏,美女環佩如雲。卻不知蕭衍已在內應的帶領下直趨含德殿。蕭寶卷突聞兵入,趨出北門,欲還後宮,誰知宮門已閉,宦官黃泰平用刀刺蕭寶卷膝蓋,蕭寶卷痛極倒地,外兵馳入,手起刀落,將他劈作兩段。蕭寶卷年才十九,在位僅三年。

  茹法珍、梅蟲兒、王寶孫、王咺之及妖豔淫靡的潘貴妃,被拘繫獄中,聽候蕭衍發落。蕭衍追廢涪陵王蕭寶卷為東昏侯,太子誦為庶人。殺茹法珍、梅蟲兒、王寶孫、王之等諸奸臣。蕭衍不忍殺顧盼傾城的潘玉兒,意欲留侍巾櫛。與領軍王茂商議此事:“這女人促成東昏侯惡政的罪名實在深重,雖然應該加以處刑,但殺了她實在可惜,若是將之納入我的後宮中是否可行?”

  王茂說:“亡齊乃是此物!若留居宮中,必然不祥。”蕭衍便打算將潘玉兒縊死。將領田安乞求將潘玉兒為婦,潘玉兒對蕭衍說:“昔者見遇時主,今豈下匹非類。死而後已,義不受辱。”自縊而死,死後形狀潔美如生。蘇東坡《和楊公濟梅花》曰:“月地雲階漫一尊,玉奴終不負東昏。”

  中國的國粹“三寸金蓮”,其典故從潘玉兒一雙柔弱無骨的美足而來。對美足的欣賞漸漸成了後世的流弊。雖然潘玉兒不曾纏足,但後世婦女為追求那種迴旋凌雲之態,遂以帛裹足,屈作新月狀,直到“起來玉筍尖尖嫩,放下金蓮步步嬌”。恐怕潘玉兒都沒有想到,就是因為自己的一雙秀足,既贏得了君王的無比寵幸,又讓她命赴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