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康熙皇陵為何多災?

  第一次做成了雙碑,這也同樣是破天荒的。為什麼要做兩個石碑呢?原來是不得已的。王公大臣為康熙撰寫大碑樓上的文字時,經過反覆斟酌,最終留下了4300字漢字,不能再減了,因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功績實在太多,事情也多,文字少了概括不了。文字做好後,在同一個石碑之上刻漢文和滿文,這是祖制。

  可是,這麼多文字要刻在同一石碑之上,裝不下怎麼辦?順治在位時間短,只有1800字,一塊石碑可以裝下,康熙的卻裝不下。於是,王公大臣建議做兩塊石碑,一個刻漢文,一個刻滿文。雍正帝批准了。

  1952年7月14日,正是一個雨季。一個電雷劈到了大碑樓的殿脊,大火燒了起來,不僅燒燬了建築,連裡面的石碑也被燒燬了。景陵發生的這三次大火,改變了景陵的命運。隆恩殿的怪火,燒燬了康熙帝的神位;棺材之內噴出的所謂奇火,雖然嚇壞了盜賊,但是最終沒能保住棺材的平安,價值連城的珍寶被洗劫一空。大碑樓的大火,則將康熙的豐功偉績燒個精光。試想,如果當初康熙像他的父皇順治那樣,火化了棺槨,或許掘棺揚屍的災難就不會發生,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估計這位“千年一帝”從未想到自己身後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正所謂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我們就當這是一個趣事,瞭解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