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唐玄宗曾經攆過兩次楊貴妃?

  唐玄宗覽詩,悵然不樂。令樂府譜以新聲彈奏,名為《一斛珠》,自此曲名便有了《一斛珠》。

  令人感慨的是,梅妃死於其後“安史之亂”攻入長安的亂兵之中。

  天寶九年(公元750年),楊貴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孃家。這一次又是為了什麼呢?

  楊貴妃這次被攆的原因,正史皆記載為:“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

  楊貴妃忤的是什麼旨呢?

  《楊太真外傳》記載:“九載二月,上舊置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間。妃子無何竊寧王紫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

  天寶九年二月的一天,在唐玄宗和兄弟們及兒子共敘情誼時,楊貴妃偷偷地吹寧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有人提出此說不可信,因為玄宗的大哥寧王李憲,於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十一月十五日去世,至天寶九年,已經死了九年。楊貴妃不可能與死人有染。其實此寧王非彼寧王,這裡的寧王是指李憲的兒子李璡,被嗣為寧王。楊貴妃偷拿寧王的紫玉笛後,把玩許久,也按原調吹弄起來,玄宗聞貴妃笛聲過來,見是寧王之笛,十分惱怒,說貴妃:“此笛寧王吹過,口澤尚存,汝何便吹?”

  貴妃毫不在意,直至吹完原曲,起座冷笑道:“玉笛非鳳鞋可比,陛下被鳳鞋勾躡,尚擱置不問,奈何責妾?”

  玄宗乘酒性,勃然道:“汝連日蹇傲,出言不遜,難道朕不能攆汝麼?”

  貴妃也抗聲道:“儘管攆!儘管攆!”

  玄宗被逼得無可轉詞,遂著內侍張韜光,將貴妃送至楊國忠府。

  楊貴妃這次被送回孃家,是唐玄宗除了教訓楊貴妃,也是要滅滅楊氏家族的威風,因為此時的楊家已權傾朝野了。這一招果真很靈,楊家人慌了神,可又不好出面求情,而楊貴妃更是終日以淚洗面。因為,這一次唐玄宗並沒有急著把貴妃接回去,而且送走之後就再沒有了消息。楊國忠更害怕失去權勢,便請玄宗寵信的吉溫去做說客。玄宗雖然沒有派人去接楊貴妃,但心中還是很想念的。這時,吉溫來遊說唐玄宗,正中玄宗下懷。唐玄宗立刻派張韜光去看望貴妃,還將自己的御膳分了一半給她。楊貴妃見皇帝派人來看她了,感動地淚流滿面,馬上伏地認錯,還剪下了自己的一縷頭髮,由張韜光帶回宮獻給唐玄宗。玄宗一看到貴妃的青絲,又坐不住了,即派高力士將楊貴妃接回了宮。又加封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使。嗣後,貴妃稍加收斂,更為媚順,故而恩顧經久不衰。

  唐朝詩人張祜詩云:“梨花深院無人處,閒把寧王玉笛吹”以及《寧王小管》詩云:“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寧王小管吹。”就是諷詠此事的。

  這就是正史沒有明說的,關於楊貴妃兩次被唐玄宗攆出宮的真相。有人說,楊貴妃一生只是享樂,並未參與政治,不應承擔紅顏禍國的責任。焉知,玩樂奢糜與裙帶關係又何嘗不是勵精圖治與風清氣正的天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