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十大“怪癖”皇帝

  劉子業即位後,果然名不虛傳,短短一年時間,在兩方面都有著極高的造詣,一是淫亂,二是嗜殺。

  先說淫亂吧。不能嫌人家小,懂得事情還真不少,為了交流經驗,劉子業首先創辦了獨家的皇宮妓院,招集王妃、公主等,令左右倖臣與她們當場進行性交,輪流姦淫。這些女子都是他的長輩或姐妹,其中稍有不從者,立即打殺,毫不手軟。這個遊戲漸漸玩膩了,劉子業又決定投身於生物學,主攻基因雜交專業,他叫宮女們與猴、羊、馬交配,他在一旁洋洋自得的觀察並不辭辛勞記錄各種實驗數據,實在讓人感動和不寒而慄。看完了別人的表演,該輪到自己享受了,他找第一個對象便是山陰公主。山陰公主是劉子業的親姐姐,已有丈夫,劉子業絲毫不在乎那束縛人性的萬惡封建禮教,一個紙條把姐姐召入宮中,公然同宿,接著賜給山陰公主30個英俊男子,大家一起開心。劉子業的第二個對象是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他的親姑母,因為生得千嬌百媚,劉子業藉故召入宮後佔為己有,並冊封新蔡公主為貴嬪,改姓謝,人稱謝娘娘。至於他的後宮,照例有萬餘名宮女充實著,實在是著實令後世敬仰一番。

  再說嗜殺吧。人家有的皇帝把人才當寶貝來看,劉子業卻覺得有能耐的大臣不殺似乎就對不住祖宗的基業,於是大臣之中如柳元景、顏師伯、沈慶之名臣宿將,或殺或鴆,一天死一個,兩天亡一雙,令朝臣惶惶不可終日。不但朝臣該殺,他覺得自己的叔伯大爺什麼的更要殺,王公子弟動輒獲咎,被戕殺者極多,他還將各鎮藩王即他的叔叔們全部招回,賜號曰:豬王、殺王、賊王、驢王等,關在豬欄裡,讓他們裸體站在一個食槽前,用嘴去舔一些剩菜湯,當豬養著,準備隨時處死。劉子業的母親王太后病重欲死,派宮女去叫劉子業,劉子業一口拒絕道:“病人房中多鬼,我不能去。”氣的王太后怒不可遏:“取刀剖我腹,看看為何生這樣的兒子。

  劉子業在位不夠一年便被政變殺死,他的淫暴荒唐卻已是罄竹難書,環顧整個中國歷史,像他這樣不摻雜質,一心一意,登峰造極式的昏庸暴虐找不出第二人來,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他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未進化完全的人。

  四、象棋皇帝

  “悶來時,取過象棋來下,要學作做士與象,得力當家。小卒兒向前行,休說回頭話。須學車行直,莫似馬行斜。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兒般一會子打。”(《桂枝兒·詠部八卷》)唐肅宗李亨熱衷於象棋,卻不學士象,不學卒車,偏偏學馬行斜。

  上朝積禍加天寶之亂(也稱安史之亂)。肅宗與愛妃張良娣擁兵西逃。逃命途中,他還念念不忘象棋,置堆積如山的軍情戰報而不理,與張氏整天下棋作樂。丞相李泌進言勸說:若不懸崖勒馬,有重蹈“馬嵬坡事件”(士兵譁變,殺楊國忠等人)的危險。肅宗仍毫無收斂,為了掩人耳目,命令太監將“金銅成形”的棋子換成“幹樹雞”雕成的木質棋子,這樣,旁人就聽不到他們下棋擲子時發出的聲音了。人們稱這種棋子為“寶應象棋”。文學作品中,東晉謝安、三國孔明、元末劉伯溫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里之外決勝”,肅宗好像也不示弱。

  五、蹴鞠皇帝

  唐僖宗李儇嗜好騎馬、鬥雞和蹴鞠。他曾得意地說:“朕若應擊球進士舉,須為狀元。”他有時一玩就是二三個時辰,連飯都忘了吃,急得身邊的太監侍女們團團轉。他還多次勒令地方官員舉薦球技高超的青年入宮陪他擊球,有不少人因善蹴鞠而被封為封疆大吏。宦官田令孜的哥哥陳敬碹贏了球,被封為西川節度使。當然,也有許多人因踢球失誤而丟了性命。

  玩物必喪志,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長恆起義,隨後黃巢響應。起義好不容易平息後,田令孜又專權,蹴鞠皇帝常常和親信們談起朝政而淚流滿面。光啟元年(885年),李克用進兵長安,僖宗四處逃命,文德元年(888年)憂憤而死。

  六、“太監國”皇帝

  歷代皇帝怪癖不少,五代南漢國君劉長(應為“金”字旁加一個“長”)的怪癖尤顯特殊,比如他在朝中用人,必須把人家先給閹了再說,因為這原因,當時的南漢幾乎成了太監之國。

  他好淫,還喜歡“洋妞”,有一次他看上街頭的一個波斯女人,此女豐豔善淫,且懂房中術,很得他的寵愛,稱之“媚豬”。

  “媚豬”又從宮裡找了九個同樣淫蕩的女人,供他玩樂,總稱為“十媚女”。劉長生性殘暴,一大嗜好是愛看男女性交的場面,且人越多越好。他找了不少當時社會上的無賴進宮,與宮中的女孩子一道,衣服全部脫光,一塊亂交。他與“媚豬”在一邊看,淫興大起。

  如男的把女的搞敗了,就有賞賜;如果男的被女的弄輸了,後果嚴重了。劉長會罵那男人沒用,輕則閹了,重則被燒煮剝剔喂豹子,慘不忍睹啊!

  七、換妻皇帝

  元朝後宮相對安靜一些,但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妥歡貼睦卻是大名鼎鼎的好色之徒。其被明軍給趕到邊外,帝號還是朱元璋加給他的。

  元末政權不穩,但順帝在宮裡是一樣恣情酒色,並不曾想如何維繫元朝政權。他找來西域的僧人,向其學房中術“演揲兒”法,通過學習加實踐,其床上功夫果然大增。

  後來他的妹婿又給他介紹了會“雙修法”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