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漢武帝劉徹之母王娡是二婚?

  但風頭正勁的慄姬根本沒把王娡放在眼裡,她現在雖然不是皇后,卻已經是太子的媽了,當皇后是早晚的事情。這時來巴結她的人也越來越多。

  景帝劉啟有個親姐姐,被封館陶公主的劉嫖,這位權勢極大、威望極高的姑奶奶也找上慄姬的門,希望能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陳嬌許配給慄姬所生的劉榮太子。這在當時是非常合理的婚配。慄姬如果能攀上劉嫖,就幾乎半個屁股坐到了皇后的位子。可利令智昏的慄姬卻以為自己已經坐上皇后位了,居然愚蠢至極地回絕了這門婚事。

  大姑奶奶劉嫖哪裡受過這等屈辱,心中與慄姬結了樑子。她又找到王娡來提親。聰明的王娡馬上意識到機會來了,不僅爽快地答應了這並不般配的婚事(她的兒子劉徹比劉嫖的女兒陳嬌小得多),而且對劉嫖感激不盡。

  於是,劉嫖開始沒事就到弟弟劉啟那裡說慄姬壞話。後來,景帝劉啟終於把窩囊的小薄氏的皇后給廢了,但也沒有冊立慄姬為皇后。而且,景帝對自己所有的兒子、妃妾一再囑咐:“我死了之後,你們也一定要善待薄氏!”

  腦子進水的慄姬本以為自己可以立馬轉正,見沒有動靜,心裡存有怨氣。她又出昏招,居然與景帝耍性子,故意不聽話,經常肆無忌憚對被廢的薄氏出言不遜。景帝對此很惱火,但因為慄姬畢竟是太子母親,強壓怒火沒有發作。

  慄姬在往絕路上狂奔的時候,王娡也駛上了希望的快車道。她明白景帝沒有馬上立慄姬為皇后,是對她不滿。於是,王娡使了挺陰損的一招。她攛掇大臣寫奏章,請立慄姬為後。這個大臣不懂政治,認為這既順理成章,又能巴結未來的皇后,立即上奏,稱“古人言‘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如今太子他娘該封為皇后啦”。

  這道奏章觸動了景帝敏感的神經,他閱後大怒,認為這是一個陰謀,立即傳旨將奏事的大臣宰了。而且,景帝很自然地聯想到這主意肯定是慄姬出的,於是他要解決慄姬的問題了。從根上說,慄姬兒子的太子位必須要廢,否則慄姬總有翻身之日。

  倒黴的劉榮就這樣被母親牽連進去,曾以母貴,終因母賤。慄姬這才明白自己的愚蠢,她根本就不是王娡的對手!但一切都晚了,她已經連景帝的面都見不到了,最後在抑鬱中死去。

  在王娡忙於設計搞掉慄姬的同時,另一項工作也在抓緊進行—樹立兒子劉徹的形象。不過這事不用王娡出頭,她的親家母劉嫖比她還起勁,整天扒在弟弟景帝耳邊誇她這個女婿多麼多麼的好。

  景帝對這個兒子印象本來就不錯,王娡懷劉徹時就出現吉兆,而且懷上他不久劉啟就繼位當了皇帝,所以景帝劉啟動了換太子的念頭。而請奏慄姬為皇后事發後,無疑更堅定了景帝廢掉劉榮太子的決心。

  劉榮被廢后,那個愛搗亂的竇太后又恰到好處地跳了出來,要景帝重新考慮由弟弟劉武接班的事,景帝只好速下決心,要立劉徹為太子。

  但劉徹是景帝的第七個兒子,廢了長子劉榮,按體統也輪不到老七接位呀,所以只能從劉徹他娘,王娡身上找轍。如果王娡成為皇后,那麼立她兒子劉徹為太子就順當多了。

  中國官場上的規矩歷來複雜,繞開規矩的方法就更復雜。這就培養了一大批的天才。

  就這樣,王娡不容爭辯地必須要成為皇后。王娡可算是中國曆代後宮中的一景,她不僅以有夫有女之身混進皇宮,而且最後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這不要說在宗法制度嚴酷的封建社會不可思議,就是在已經開放的現代社會也難以想象。她至少犯有重婚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