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唯一被真正冊封為王的宦官

  蔡京主持國政之後的一項重大舉措,就是推薦童貫監軍西北,意在收復青海甘肅地區的四州之地。當時,發生了一件事情,頗能看出童貫的性情。

  童貫擔任監軍後,隨大軍進發到湟川。他們在此地殺牲祭旗,召開誓師大會,然後,正在行將開戰之際,突然接到皇帝手詔。原來皇宮失火,皇帝認為是不宜征戰之兆,急令止兵。童貫看過手詔後,若無其事的折起來塞進靴筒。軍中主將問他,皇帝寫了些什麼?

  童貫回答說:皇帝希望我們早日成功。在這次戰爭中,童貫表現低調,他支持、配合領軍將領,打了一連串漂亮仗,平息了西北部族的叛亂。在收復四個州的慶功大會上,將領們興高采烈地領功受賞,童貫則做了兩件極為露臉的事兒。

  第一件事是在慶功宴會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詔,傳示軍中將領觀看。大家一看之下,無不大吃一驚。領軍主將惶恐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童貫回答說:“那時士氣正盛,這樣子止了兵,今後還怎麼打?”主將問:“那要是打敗了可怎麼辦?”童貫說:“這正是我當時不給你們看的原因。打敗了,當然由我一人去領罪。”據說,當時眾將領“呼啦”一下子跪了一地,大家無不感激佩服。

  與此同時,童貫還做了另外一件相當打動人心的事情。開戰後,陣亡了一位奮不顧身的將領。當時,這位將領的妻子已經去世,他戰死後,他的獨生兒子流落街頭,成了乞兒。童貫下令將他找回來,當眾認這孩子為義子。令在生死場上搏殺的將領們十分感動,認定童貫是一位值得為之賣命的上司。

  這次勝仗,對於大宋帝國極其重要。帝國已經許久沒有軍事上的光榮與輝煌了,這令帝國君臣民眾相當鬱悶。是故,童貫成為我們帝國冉冉升起的一顆耀眼明星,英雄般受到京城朝野上下的熱烈歡迎,並且長久地照耀在帝國黑沉沉的西北部上空。

  嗣後,童貫常年出沒西北,主持該地區軍事。並率兵連打幾次勝仗,相繼收復了積石軍(今天的甘肅貴德)和洮州(今天的甘肅臨洮)。從此,童貫成為名副其實的帝國柱石,撐住了西北方曾經多次險些垮下來的天空。

  當此時,大觀二年即公元1108年,童貫與蔡京之間發生了一次嚴重的齟齬。起因是皇帝下令授童貫為“開府儀同三司”,時人稱這一官職為“使相”,一般是在宰相外放為節度使時加官所用,極為尊貴,其含義是待遇、地位、榮耀已經相當於甚至於超過了宰相。過去,這一官職從來沒有授給過宦官。蔡京說:“童貫以一個宦官之身受封節度使已然過分,使相尊位哪裡是他所應該得到的?”蔡京作為宰相拒絕奉詔委任,皇帝也就此不了了之。

  實際上,蔡京對童貫的不滿已經很長時間了。他認為童貫侵犯了自己作為宰相的尊嚴與權力。原因是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童貫在選拔西北地區將校官吏時,已經不通過政府程序,而是直接從皇帝那裡取旨任命。有的乾脆就是他自作主張,先任命了再說。這使政府首腦蔡京宰相的自尊心大受傷害,因此,決定報之以顏色。

  童貫當然也很惱火。不過,他不動聲色,相當冷靜地觀察著情勢。第二年,大觀三年,即公元1109年,童貫三管齊下,一舉將蔡京拉下相位。這一次,他策動了三個方面的力量:宮中是內廷總管包括自己的徒弟為一路,工夫下在妃嬪和皇帝身上,將蔡京乾的壞事在他們耳邊不停地吹風;朝中是尋找與蔡京素有怨隙的官員為一路,工夫下在臺諫官的身上,最後由中丞和殿中侍御史出面彈劾蔡京;第三路最是劍走偏鋒,卻也殺傷力最大由皇帝最為寵信的道士出面,密奏皇帝,說是太陽中出現黑子,主在斥退大臣,否則不祥。徽宗相當驚恐,蔡京屢次求見均被拒之門外。於是,蔡京上表求退,皇帝立即下旨,同意他以太師致仕,貶為太一宮使,並進而將其貶居杭州。

  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童貫晉升為檢校太尉,獲得武官最高職位。也是這一年的同一個時刻,童貫在皇帝的支持下,做了一件迄今為止,前無古人的大事,他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皇帝與國家出使遼國。據說,這件事情是童貫策劃的。原因是此階段西線無戰事,童貫靜極思動,想到東北方的遼國去看看是否有什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