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千年風雲第一人”

  1219年6月,成吉思汗帶輔臣耶律楚材進至今新疆阿勒泰地區額爾齊斯河上游。

  西征軍在此舉行了盛大的出征誓師儀式。“車帳如雲,將士如雨,牛馬被野,兵甲輝天,遠望煙火,連營萬里。”

  這就是耶律楚材筆下當時在額爾齊斯河畔目睹西征大軍威武壯觀的寫照。

  蒙古人的高懸懲罰之鞭的軍威是一派怎樣的氣勢?

  耶律楚材在詩中讚歎道:“天兵飲馬西河上,欲使西戎獻馴象。旌旗蔽空塵漲天,壯士如虹氣千丈。秦王漢武稱兵窮,拍手一笑兒戲同。”

  在耶律楚材看來,蒙古軍西征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窮兵黷武的秦王漢武的戰爭行動與成吉思汗相比,簡直如同兒戲般可笑。

  成吉思汗與眾將召開部署西征的最高國事大會,命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幼子拖雷及諸將各自率軍從額爾齊斯河源頭出征,正面進擊花剌子模的錫爾河防線。在此之前,成吉思汗命當時在蒙古西部征服乞爾吉思部的長子朮赤率軍南下,會同西遼境內的哲別軍從南路出征。

  早在1218年冬,朮赤、哲別率3萬名騎兵從剛剛佔領的西遼領堆(今新疆喀什、和田地區)出發,在帕米爾高原人蹤絕跡的山谷間探尋通往西域之道。隆冬季節,蒙古軍翻越海拔4000~7000米的冰山雪嶺,這是一條上千裡的酷寒與死亡之路,不少人馬倒在途中。經過艱苦跋涉,蒙古軍進入天山山脈的阿賴山北麓,於1219年夏季突然出現在花剌子模國的費爾幹納盆地,四處襲擾。

  圍三闕一動中殲--蒙古軍的常勝之法

  從1220年起,蒙古軍在花刺子模展開河中戰役及阿姆河流域諸城戰役。這一地區的撒麻耳幹、玉龍傑赤、不花剌3個城市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都城撒麻耳幹是花剌子模的戰略防守中心。1219年秋,成吉思汗與拖雷率主力軍,以速不臺部為前鋒,渡錫爾河南下,攻克和招降了沿途的數座城鎮,於1220年3月包圍了有“伊斯蘭教羅馬”之稱的西域名城不花剌(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市)。

  成吉思汗圍攻不花剌時,採取了先緊後松、圍三闕一、運動殲敵的戰術:先以精銳的先鋒軍在不花剌的12座城門下屯營,後續部隊隨即包圍外城四周,驅使以戰俘為主組成的“哈沙爾”軍擺開強盛的攻勢,然後故意示弱於某處,網開一面放出守軍,隨後在蒙古軍擅長的運動戰和野戰中殲滅之,以減輕攻堅戰的消耗和損失。當花剌子模的大將闊克汗帶領兩萬名守軍退出不花剌城後,蒙古軍緊迫至阿姆河邊展開戰鬥。闊克汗全軍被殲。

  成吉思汗設計、指揮的兩河及河中地區的一系列戰役不僅使蒙古軍攻佔了大片土地,而且基本殲滅了花剌子模汗國的精銳主力部隊。特別是不花剌、撒麻耳幹、玉龍傑赤3城的攻取對蒙古遠征軍來說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