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因情滅國”

  還有一點,就是牧犍低估了北魏的實力,北魏攻打北方的柔然失利,這讓牧犍覺得北魏也不過如此,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厲害,即使來犯,也可請與北魏對敵的柔然幫忙。可沒想到的是,北魏大軍勢不可擋,不但北涼無法招架,就連柔然派出的援軍也被北魏殺得大敗。

  應該說,北涼的滅亡是早晚的事,是大勢所趨。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為牧犍偷情,不是因為偷情而引發出毒殺事件,北魏絕不會這麼早對北涼下手,沮渠牧犍的河西王也會多當些日子。

  《通鑑》中記載了這麼一個事:有個老頭給牧犍寫過一封信,說“涼王三十年若七年”,意思是說,涼王在位30年,也可能是7年。這或許是後人的演繹,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中間插了偷情這麼一檔子事,沮渠牧犍穩穩當當的當上30年河西王也未可知。一則當時北魏天下未定,不會過早對臣服自己的附屬國下手;二則因為雙方的姻親關係,北魏會留情面的。

  事實上,北魏還是很在乎這門親事的,就在牧犍反綁著自己出城投降後,拓跋燾並沒即刻殺了他,而是“釋其縛而禮之”,還拿他當妹夫看,仍封他為徵西大將軍、河西王(不過這個河西王就大打折扣了)。牧犍母親死了,拓跋燾“葬以太妃禮”,可見拓跋燾還是很講仁義的。直到北涼滅亡38年後,沮渠牧犍才因“謀反伏誅”(《北史》),否則一定會安享晚年,平度餘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