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吾大宋剩男鋪天蓋地,剩女漫山遍野

  好東西不用做廣告,宋朝的官員生活如此安逸,天下的男人自然不能放過,於是耕田的啃書本,磨豆腐的啃書本,開茶館的也啃書本。

  一時間,四書,五書,盜版書,書書暢銷,文人,粗人,老年人,人人科舉。男人們都把考中科舉作為自己的終極奮鬥目標,那時的口號是“先立業,後成家”,只要考中了進士,便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但是,宋朝的烏紗帽就算再多,也經不起全天下的男人去搶,成功的永遠是極少數。由於男人們都在忙考試,看見書比看見楊貴妃還美,這就造成了許多男子“壯年未娶”,一個個都成了剩男。

  據陳師道《後山詩話》記載,有個杭州舉子中第時已經年過70歲,友人風趣地祝賀道:應是窮通子有時,人生七十古來稀。如今始覺為儒貴,不著荷衣便著誹。

  又如,在宋高宗時,有個叫陳修的“年七十三”才登科中舉,然而“尚未娶”,實在是個“老大難”。望著自己的一把白鬍子,他本人束手無策,只能“悽然出涕”,眼淚嘩嘩的。

  宋高宗乃“出內人施氏嫁之,年三十”,以致好事者大開玩笑:新人若問郎年幾?答:五十年前二十三。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死對頭司馬光在講到婚齡時,曾說:“男不過三十,女不過二十耳,過此則為失時矣。”按照這種標準,宋朝的男人很多都是“失時矣”。

  說完了男人,我們再來看看女人。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女什麼都不怕,就怕嫁錯郎,做官的那麼吃香,當然擠破了頭也要做官太太。這就造成了宋朝一個十分有趣的事情——“榜下捉婿”。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發榜的日子,全國各地的官僚地主們一家人手拉手,大清早就紛紛出動“擇婿車”,到金明池上路爭相選擇新科進士做女婿。說是選擇,實際上就是搶,一日之間“中東床者十之九”(估計潘仁美就是這麼被逼婚的)。

  在宋代史籍中,這類記載屢見不鮮,如真宗時,範令孫“登甲科,人以公輔器之”。宰相王旦立即“妻以息女”;仁宗時,翰林學士胥偃初會到歐陽修,便“一見奇之”,認為“子當有名與天下”,待歐陽修“登弟,及以女妻之”;神宗時,蔡卞“登科宰相王安石馬上妻以女”。和烏紗帽市場一樣,進士女婿市場也是供小於求,貨源奇缺,所以能搶到好女婿的也是極少數,搶到的自然歡天喜地,搶不到的怎麼辦呢?等,為了吃香喝辣的好日子,不在乎多等兩年。就這樣,去年等,今年等,終於等出了一批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