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唐玄宗的“洋貴妃”

  “曹野那姬的名字無疑是漢文轉寫,曹是以曹國為姓氏的粟特人通例稱呼,‘野那’二字明顯是一個粟特人常見的名字,其粟特語原意是‘最喜歡的人’,俊男靚女都可用此名,無非是男的長相精神,女的長相漂亮。”葛承雍說。

  葛承雍說:“曹野那的名字沒有改變胡音,說明她漢化尚不深。一般說來,如果外來粟特人在取名習尚上多用漢名,則說明漢化已經很長很深,那就很難判斷她是不是粟特人。

  曹野那:中亞的胡旋女?

  作為”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唐玄宗擁有“後宮佳麗三千人”,其中一名名叫“曹野那”的女人,曾經是唐玄宗一度迷戀的姬妾。那麼,作為一名外國女子,她是如何來到中國,且有機會接近唐明皇的呢?

  根據歷史文獻的線索和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入華粟特文化的深入研究,入華中亞女性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可能:

  首先,來源於絲綢之路上的胡婢販賣。唐代龜茲和于闐都置有女肆,西州繼承高昌遺留下來的奴婢買賣市場興盛,尤其是買賣胡人奴婢特盛。葛承雍說,當時京城長安奴婢價格相當高,每人合絹250匹,而西州才40匹,長安是西州的6倍,刺激來往中原的行客和興生胡們購買胡婢帶往關中、江淮地區。

  其次,是長安粟特胡人聚落的粟特女子。中亞九姓胡流寓遷居長安的人員較多,特別是來往於絲綢之路上的胡人,常常以到長安為貿易中轉樞紐或目的地,後來,他們多客居長安。

  史載,長安西市作為唐長安最大的消費市場和商品集散地,其主力軍就是胡商,他們開設鋪肆,坐商經營牟利,行商奔波供貨,一般皆有家口寓居長安,娶妻生有子女,出現有許多“土生胡”,即胡人血統二代或三代的移民後裔。長安酒肆中美貌如花的“胡姬”中可能有曹姓胡人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