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古代十大禁書

  三、《醋葫蘆》清·乾嘉年間禁遭禁原因:婚外性行為集中描寫

  通篇皆為男女情事,尤以大量的婚外性關係描寫令人咂舌。其間男女道德觀念淡薄,無視禮法,隨意通姦而無羞恥感,反映了當時社會風尚的變遷,人的本能慾望得到重視,對個體生命、感官快樂的追求得到強調,是中國社會早期“婚外戀”現象的真切記載。

  明代小說。四卷二十回。題“西子湖伏雌教主編”序署“筆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題”。題署心月主人所著尚有《弁而釵》、《宜春香質》等小說,但其真實姓名及生平不可考。

  敘都氏性妒及其家庭糾葛事。文中曾引用明戲曲家吳炳《療妒羹》傳奇中的某些段略。言成珪出身微賤,娶綢絹鋪員外都直之女為妻,難免懼內。都氏不育,又喜妒,疑珪有意於婢。珪因無子,脅迫都氏允其納妾。都氏竟用高價求一陰陽女為其妾,珪婚後大為不悅,與隨嫁之婢翠苔通。都氏發覺,罰珪跪至四更,鞭打翠苔,棄於江中。後被救,與珪成婚並生一子。原來都氏是天界昴日雞星之妻,性潑悍,犯嫉妒之罪,投胎為都氏。冥王令無常勾取都氏,一路拷打,倍受折磨,後抽去其脊樑上妒筋,轉回陽世,從此妒心全無。

  四、《品花寶鑑》清·道光年間禁遭禁原因:同性戀生活揭秘

  中國古代小說中最富盛名的“同性戀”之作。所謂“品花”之“花”,實為“男花”。書中專寫男風盛行的梨園酒樓戲館生活,大肆宣揚“同樣好色,不必分男女;好女而不好男,是好淫而非好色”等謬論,不厭其詳地揭秘種種歧變性心理,將文人雅士,公子王孫與之間貌似同性相戀,實為同性相姦的醜惡狀態栩栩如生地呈於紙上,是晚清中國文人津津樂道“必讀”閒書之一。

  《品花寶鑑》是中國古代的同志小說的最高成就,它以一種完全的平等的思想來對待同性戀,足見當時男風之盛,有時甚至讓人覺得就是異性戀,完全忽略了性別的問題。但是書中同性戀伴侶之間的地位還是不平等的,小唱和那些大老爺還是一種主僕的關係,當然有幾個人例外,如度香等。但是他們又是把小唱當做女子的一種補充,認為小唱有女子之色卻不會亂性,其實也就是一種虛偽。

  小說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鍾情為中心線索,寫了像梅、杜這樣的情之正者,和商賈市井、紈絝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兩種人,以寓勸懲之意。然而所謂“情之正者”在舊觀念來看,是一種病態生活。而以我們現代的觀念來看,則是一部相當鍾情重情的愛情小說。

  清乾隆以來,達官名士、王孫公子招伶人陪酒助樂之風甚盛,旦角被呼為相公,又稱作“花”。雖為男子,卻被視為妓女般的玩物。《品花寶鑑》即以這種生活為背景。

  作者聲稱“以遊戲之筆摹寫遊戲之人。而遊戲之中最難得者,幾個用情守禮之君子,與幾個潔身自好的優伶,正合著‘《國風》好色不淫’一句”(第一回)。作者以優伶為佳人,狎客為才子,將二者之間寫得情意纏綿。魯迅說:“若以狹邪中人物事故為全書主幹,且組織成長篇至數十回者,蓋始見於《品花寶鑑》,惟所記則為伶人。”此書實開近代狹邪小說之先河。

  五、《隔簾花影》清·康熙、嘉慶年間禁遭禁原因:比《金瓶梅》更新奇的性模式

  《金瓶梅》三種續書中最受“好評”的一種。其露骨的性描寫仍一脈傳承《金瓶梅》之窠臼,除繼續演繹西門慶淫逸故事外,更以幾個女子之間的“女同性戀”情節為特色,獨具閱讀價值,書中並穿插金兵入揚州姦淫城中女子場面,更犯大禁,作者亦因此於康熙四年被捕入獄,書即詔令焚燬。

  六、《飛花豔想》清·道光年間禁遭禁原因:“女偷男”的新香豔情節

  本書所寫風情,多涉淫蕩,屬才子佳人小說的“旁流”典型。除豔談性經驗及性感受外,還嘉偷窺他人做愛的場景。與一般才子佳人小說“男偷女”定式不同,此書多寫“姐偷郎”的社會新風,其他有關“採戰之法”,江南選秀女造成民間男女亂配,甚至亂倫的情節,皆觸朝廷忌諱,屢屢遭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