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司馬光“既食而攜其餘”

  有的人或許會認為司馬光太小氣,請別人吃飯的時候他摳門兒,別人請吃飯的時候他又通過打包占便宜。其實司馬光非常大方,他二十歲就中了進士,當了幾十年領導,從來沒有貪汙過一分錢。

  宋仁宗在世時很喜歡他,賞他的金銀珠寶價值百萬,他一半送給了窮親戚,一半捐給了政府。他晚年在洛陽買房,居然湊不夠房款,還得靠同事接濟。他的結髮妻子死了,他又出不起埋葬費,賣了田地才週轉得開。

  蘇東坡給他寫輓聯,說他去世的時候家無餘錢,只剩下枕頭旁邊一本書。像這麼有風骨有氣概、視錢財如糞土的官員,現如今已漸少,怎麼能說他小氣呢?火山文學

  既然司馬光不小氣,為什麼他請客的時候不多點菜、赴宴的時候又總是打包呢?他這是為了遵守古訓、避免浪費。

  國人盡知神童司馬光砸缸,卻不知宰相司馬光會打包。

  司馬光是儒家人,儒家向來就有打包的傳統。孔子在世時,雖然不吃火候不恰當的米飯,不吃不合乎時令的蔬菜(反季蔬菜),不吃切得不端正的豬肉,在飲食上有很多臭講究,但是他提倡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