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遭遇人生最大慘劇的唐伯虎

  幸好有文徵明等好友的安慰和鼓勵,極度消沉的唐寅漸漸從絕望的廢墟中站立起來,並重新拿起詩書發奮圖強,一世才子的聰慧因而也再次得以顯現。29歲的時候,他在舉行的鄉試中取得了第一名,一時間“解元唐伯虎”可謂名動南京城。

  次年,30歲的唐伯虎幾乎掃除了喪親帶來的陰霾,滿懷信心地到京城參加會試,在途中遇到了出身江陰富戶人家的徐經,二人情投意合,相見恨晚,隨成莫逆,這位徐經即是後來的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

  徐經才學疏淺與唐寅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他深諳“世路難行錢做馬”的行事哲學,在臨考之前他重金買通的主考官的家童,拿到了考試題目,並在唐寅不知情的情前提下讓他代筆預先寫好了文章。

  然而,事情很快敗露,二人同時鋃鐺入獄,意氣奮發想博取功名的唐寅意外地再次陷入人生的低谷。在天牢裡他受盡了凌辱與折磨,在給文徵明的書信裡他寫到:......吏卒如猛虎、舉頭抱足,涕淚橫急。其遭受的苦痛可見一斑。接下來的審訊也沒問出個所以然。案子最終不明不白的了結。雖然唐寅沒有被判以重罪,但是此時他已聲名掃地,仕途上已經沒有了出頭之日。

  出獄不久,唐寅27歲時的續絃何氏離他而去,他的弟嫂也要求分家,這使已經身心憔悴的他再次遭受打擊,幸好他的青樓知己九娘時時給他以撫慰,才使得他沒有就此沉淪並走出低谷,不久,他和九娘結為夫妻。從此他潛心作畫,丹青技藝大有長進。屢遭打擊的唐寅自此對封建科舉、功名持著藐視的的態度,在晚年他精神上空虛“皈依佛乘,字號六如”。1523年54歲的唐寅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的書畫多有文徵明等好友保存才得以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