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北魏“立子殺母”

  因此,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權,就比較典型地沿用了這個制度,效仿西漢,從建立那天起就堅持“立子殺母”原則。比如,道武帝的寵妃劉貴人就因為兒子拓拔嗣(後為北魏明元帝)被立為太子而死於非命;公元456年,年僅兩歲的拓跋弘成為皇太子,其生母李貴人被賜死,由當時的皇后馮氏撫養拓跋弘。馮氏視太子為己出,也算盡責。但弔詭的是,拓跋弘十二歲登基(是為獻文帝,北魏第六位皇帝),因為年幼,由馮太后當政。馮太后大權獨攬,開始看拓跋弘不順眼,命其禪位給更年幼的拓跋宏,後來甚至把拓跋弘毒死。孝文帝拓跋宏(北魏第七位皇帝)就位。事實上,“立子殺母”並沒阻止女人當政,只不過由皇帝的親媽換成了後媽。火山文學

  到了北魏第八位皇帝,魏宣武帝拓跋恪時,七歲的元翊(元翊即拓跋翊,北魏第九位皇帝。此前,鮮卑姓氏“拓跋”改成了漢族姓氏“元”)被立為太子,其母胡太后竟然躲過一死,也許宣武帝感覺到了這個規矩的荒誕,才沒有認真執行。其實,女人當政又有什麼關係?毒辣的女皇誠然恐怖,但男性皇帝又有幾個好的?說來說去,都是他們自個兒家的事。他們立什麼規矩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跟老百姓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老百姓是否有好日子過才是根本。

  從馮太后到孝文帝,他們在太和年間的這一系列改革被統稱為“太和改制”,也稱“孝文帝改革”。從太和十四年,也就是孝文帝親政之後的改革,一方面使得北魏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達到了巔峰,一方面正是因為“全面漢化”,使得北魏在孝文帝死後三十五年,便迅速滑入了滅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