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北宋時期就開始流行的“冰床”

  清代《京師竹枝詞》稱:“城下長河凍已堅,冰床仍著纜繩牽;渾如倒拽飛鳶去,穩便江南鴨嘴船”。

  不過,最早流行冰床的據說是北宋時的滄州。沈括當年曾多次到過滄州,親眼看到冰床在河上來去如梭,驚歎不已。他把這一景象寫進了《夢溪筆談》之中:“信安、滄京之間……挽車者皆衣葦袴。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凌床。”所謂“葦袴”是外面綁了草的褲子,是“冰車伕”為保暖而做的特殊裝備。為了保暖,冰床的繩子以駱駝毛製成,在拉手處還留有較長的毛絨。

  宋代的官員已經乘坐“凌床”作為代步工具;明成祖定都北京後,由於北方冰期長,皇室對冰床的興趣更加濃厚;清代統治者來自東北,對冰床更加青睞,康熙、乾隆及慈禧太后等皆熱衷此道。乾隆皇帝專門寫過一首《坐冰床至悅心殿》:“筠衝賜宴有餘閒,瓊島韶光暖鏡間。尚可翠鸞輕舵試,徐過玉虹一橋彎。凍酥岸覺看波漾,春到物知聽雁還。今日悅心真恰當,窗憑積素慰開顏”。出於對冰嬉的喜歡,他將之定為“國俗”,並加以推廣。